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页
    哪怕是亲生的双胞胎,也常有父母偏心某一位。何况两位薛少爷年龄差得颇大,在薛大少如此优秀的情况下,小儿子天赋平平的话,当真会被悉心照顾吗?
    当然,这都是外界的猜测罢了。
    真正和薛家交好的那一层都知晓,薛小少爷是因为从前去外出训练营受过伤,让薛总后怕至今,才有点保护过度。他的确很少出来交际,但存在感不是一般的高——
    那才是薛家的小祖宗。
    要星星不给月亮,被万千宠爱着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会娇惯成什么样。
    按理来说,这般被分薄走父亲的宠爱,身为长子又能力出众的薛大少应该内心很不悦才对,至少对这位弟弟态度会冷淡一些。
    但是和薛大少交好的人又哪个不清楚,他更是面对弟弟,显得极没原则的那个人。放纵起来还经常和薛总对着干,简直比已经够娇惯、够不会养孩子的薛正景还要显得过分一些。
    你说他是“溺杀”,但提及自己幼弟时,那般情不自禁的愉悦目光又不似作伪,简直能一瞬从冰天雪地中化为春季,心情显而易见的好上许多。而在这种时候,对他提出什么申请,比平时被通过的几率都要大。
    而被旁人艳羡地诟病为“要星星不给摘月亮”、“不知被娇纵成什么样”的薛小少爷,正在和薛父进行已经维持到第四天的冷战。
    过去三年,薛慈微微长高了点,脸上婴儿肥消退些许,哪怕年纪依旧不大,却已经能看出眉眼稠艷,未来会长成如何夺眼的大美人了。
    只是他眼睛生得大,乌黑滚圆,像猫咪的眼睛般,才又显出某种特别突出的可爱特质来,让人看一眼便心生怜惜喜爱,遮了一点眉眼上的艷丽。
    薛父曾经在这双眼睛下,无数次的败下阵来。唯独这次十分不心软,更是强硬,宁愿冷漠地扭开脸,视若无睹。
    薛慈也没对薛父的态度有什么意外。
    这三年来,他用过无数方法试图惹怒薛正景,让他将自己赶出家门,独自在外居住。但收获到的回馈……都十分奇怪。
    薛慈微微深思。
    薛父有时候显得生气,但在很快的时间内,这种生气又被转换为……甘之如饴。
    就算是伪装,也伪装得太精妙了。
    薛慈在薛家待了三年,虽然薛正景不限制他的出行,但对时间限制相当严格,出门必定有人监视跟随。而离开薛家的转机,在前些天本该到来。
    薛慈小时候是由家庭教师教导课程,但是到初中时刻,本来应该同他的兄长一样,前往清璞附中入学,按照校规大部分时间会留校住宿。
    可直到招生停止前期,薛父也没有那个意思。
    薛慈当然开口询问了。
    “清璞?”薛正景没怎么在意地道,“你喜欢清璞学院的话,我会聘请他们学院的导师来教导你的。”
    这意思相当明显,不是让薛慈去上学,而是请老师到家中教。
    前世的薛慈,因为不大舍得离家,初高中就读于非寄宿制的怀恩附中,对现在的情况,他有些没经验。
    “我想自己入学清璞。”
    薛小少爷的态度,相当笃定。
    于是薛正景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
    “在学校不和家里一样,条件非常艰苦,食物粗糙难以入口,教室狭小不通风,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不一定是单独辅导的高水准,还有很多难相处的同学和品行败坏的人,”薛正景冷着脸,注视着他又乖又软的小儿子,“连你休息的地方,都只是一层楼中的一个小隔间。薛慈,你确定你能忍受吗?”
    薛慈:“……”
    虽然我这辈子没上过学,但您也不好这么哄骗吧。
    不要提清璞是私立的贵族学院和特殊地位,就算只是普通的公立学校,也不至于艰难成这样。
    薛小少爷微微仰头,面无表情地喝完最后一口牛奶。
    “哥哥也在那里,我为什么不行?”
    薛正景:“……”大儿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总之就是不行。”薛父黑脸了。
    然后掀起了长达几天的冷战。
    第17章 新生
    冷战具体表现在每天的餐桌亲子互动时间归零,薛慈在下楼用餐后会立即回到二楼,每天只能在卧室或书房见到他。
    早上的问好和睡前的晚安自然也没了,连着几天,薛慈的话都只有零星几句,还是对着纪管家说的。
    薛正景自然也生气。
    他也依照薛慈的态度,可对薛慈而言没什么影响,反倒将自己憋得怅然若失。
    冷脸,薛慈不怕。
    黑脸,薛慈无视。
    他倒是可以大发脾气,但对着小儿子,却又一句重话说不出来,相当外强中干。再态度暴躁一些,薛正景又不舍,怕心生隔阂。
    也是到最后,薛正景才发现对真正闹起脾气的薛慈,自己竟然毫无办法。
    在这个时候,纪管家也忧愁地来禀告。
    “小少爷最近食欲不佳,今天晚餐只喝了一点菌菇汤。”
    薛正景这几天回薛家很勤快,和薛慈共进中餐、晚餐,当然也发现薛慈用餐时分量很少,还叮嘱过厨房多做一些合小少爷口味的食物,但这种征兆还是越来越明显了。
    薛正景的脸色也阴沉下来,面容满带冷峻寒气:“他这是要做什么?后面是不是还要绝食威胁了?”说到后面微微高声,只可惜还是只敢在书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