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就病倒了,老夏去看了一眼就说没药治,让去医院瞧病去。
杨爱国得了杨家老大的工作,在外人眼里就是个吃公家饭的,如今老娘病了,若不去医院,脊梁骨都能给戳烂了,更别说还有个杨瘸子在旁边盯着,但凡杨爱国露出一点儿不给看病的气势,他就能去找老太公。
王老婆子被送到了县医院。
一路上哪有个不动声色的,没多久,大杨村闹鬼的谣言就传出去了。
先传到了镇上,最后传到了县里。
闹得人心惶惶。
哪怕民兵团过来去山里走了两圈,也没让人心思定下来。
王婆子心里有鬼,在医院里住了半个多月才回家,为了她住院的事,杨爱国还跟大队长借了五十块钱,等年底从杨家工分里扣,弄得杨瘸子破口大骂,却也没有一丁点儿的办法
就这样,过了夏天,到了秋收。
山里人烟少了,植物和动物们开始旺盛繁殖,西院那边信这事儿的人不多,反正他们上山没遇见鬼,这两个月,反倒是让他们攒了不少东西。
有野菜干,也有菌子干。
留着过冬吃。
入了秋没多久,快秋收了。
突然公社里给大杨村发了通知,说下派了不少知青,让每个村过去领几个知青回来帮助农村建设。
大队长和杨支书去了一天,领回了六男四女,一共十个知青回来。
这下子,整个大杨村都轰动了。
男知青倒还好,毕竟村里未婚的姑娘不多,但是那些没结婚的小小子一个个的看见知青队伍里的女同志,眼睛都绿了。
瞧那大辫子白皮肤,瞅着就和乡下姑娘不同。
大队长安排他们住进了知青院。
这些知青倒是挺有斗志的,只可惜来了就碰上了秋收抢收,才忙了三四天,就累的哭着喊着要回家。
可来都来了,哪里可能回去呢?
六个男知青里面有书呆子自然也有刺儿头。
没几天,刺儿头就摸进了山里,从不知道是谁下的陷阱里捡了只兔子,在山上就烤了吃了,他们没经验,烤火的烟就这么冒出去了。
本以为要被村里人怪罪呢,结果村里人不仅没怪罪,反倒对他们有点怕怕的。
这反常的举动让知青们懵了。
问了好几个人,才问到了,说山里有鬼,让他们以后也别上山。
这年头能下乡的,本来就是热血青年。
闹鬼?
那绝对是封建迷信。
为此几个知青一合计,要是破了这谣言,立一大功劳,以后说不定能提前回城。
于是他们半夜上了山,一夜未归。
第二天还是记分员发现知青们没来,才去通知的大队。
大队那边公社里也找了,镇上也找了,都没人,最后不知是谁提了一句,可能在山上。
这才安排了一队上山里去了。
最后是在西边那堆枯树枝下面找到的,几个知青都晕倒了。
胆子最大的那个知青,怀里抱着个花棉袄,棉袄上面有土还有血。
“哎呀,大柱娘你怎么了?”
跟上来看热闹的杨爱国的老婆看见那花棉袄,眼睛一翻就昏过去了。
作者有话说:
芙妹儿:我快长大了!!!
————————————————
下章入V,宝宝们请动一动你们的小手,点一点收藏和订阅,爱你们哟么么哒……(比哈特)
第16章 真相(修)
大杨村乱了。
老夏刚到地里就被喊到村里去了。
先给几个昏迷的知青扎了针, 装模作样的摸了摸脉:“惊吓过度,得抓点安神汤喝才行。”
“抓抓,我马上就去镇上药房抓药去。”
大队长忙不迭的点头。
“这些可是城里的知青, 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可怎么办啊。”坐在凳子上的妇联主任满脸的愁绪,她捶捶脑袋:“怎么这些破事都发生在咱们大杨村了。”
因为秋收好容易下去的闹鬼传言,随着这群知青又闹起来了。
很快,去镇上抓药的杨水娃回来。
“拢共就三副药, 药房就配的出一副药, 还有两副是黑市拿的。”
杨水娃声音很小,一边说还一边跟着哆嗦。
作为有点小聪明的老实人, 这还是头一次去黑市呢,要不是人命关天, 他可绝对不敢去和那群人接触。
“比药店里贵了好几块钱呢。”
大队长也不是那不知变通的人,他点点头:“钱稍后大队补给你。”
说着, 便拿着药去找老夏去了。
老夏拿了药, 蹙眉:“才三副药, 有点少啊。”
“先将就着喝吧,实在是找不到了。”大队长擦擦额头上的汗, 蹙紧了眉头。
“行吧。“
老夏打开牛皮纸,看了看配比, 确定没问题后,便让杨水娃拿下去煎药去了,自己则是起身询问道:“不是还有个昏过去的么?人在哪儿?”
“还有谁昏过去了?”
大队长在大队部开完会就听说知青出了事,没来及细问就赶紧过来了, 这会儿听说还有其他人晕倒了, 顿时头都大了。
这男知青们都在这儿呢, 难道女知青也晕了?
“大柱娘晕了,看见这些知青顿时就不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