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91页
    ……
    当夜沈墨从应天书院离开之后,随即天下儒学界的风向就是一变!
    这一夜间产生的变化,让天下读书人都是目不暇接。
    首先就是应天书院的儒学宗师廖明轩,把“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当做了传播儒术的重点。他宣扬的学说也开始渐渐向着为民请命、为百姓谋取福祉的方向转变。
    同时廖明轩山主的胞弟廖明亭,这位学界声名显赫的大儒也在次日启程赶赴临安,去临安大学中任教。
    当然他教的还是儒学,而且他传播学术的内容,也和他兄长廖明轩一模一样!
    应天书院之中品学兼优的三百名学子,也一起进入临安大学儒学院求学。
    在他们每个人的身后,差不多都有一个宗门大族的背景。这使得天下学界因此震荡,好像一夜之间风向就逆转了过来。
    这一次“元首雪夜访应天”的结果,最终使得天下铁板一块的儒学界,瞬间崩落了一个不小的缺口!
    好多品学兼优的儒家学子在求学有成之后,通过行政能力的培训,也开始进入沈墨的政府机构充任官员。
    至此之后儒学界分裂的情形开始越发严重,那些思想敏锐,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的年轻儒生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他们取得的成就,也让天下大多数出自贫寒之家的儒生看到了希望。
    要知道这些贫寒子弟,原本在科考之际,要不能拜得一个学界名人为师,想要在科考中一步登天几乎完全没可能。
    根据后人的统计,整个中华的科考史上,一共进行过五百次左右的科考,其中以贫寒子弟登顶状元的,历史上一共才三位。
    第3330章:人间一霎三载后、决战之秋、长风满楼
    而现在这些贫寒子弟、生活困苦的儒生,却可以通过新朝廷的官员资格考试,一举成为大宋官员。
    却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转变迅速,所以就成了儒学界最先获利的一个群体。
    沈墨对儒学界的战略终于开始发挥效果,在他们中那些思想先进的学子,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而那些骑墙观望的儒生,也开始慢慢的向着沈墨的朝堂靠拢。
    当然在这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腐儒、利益受损的儒生,依然在孜孜不倦的和沈墨作对。
    等到转过年来,这些人开始相互写信串联,在整个大宋一起发动了攻击新学堂的行动。
    然后就像是史上对这些腐儒的评论一般……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那些妄想烧毁沈墨开办的小学,杀害教员的儒生,他们的行动被早有准备的地方部队一举粉碎。触犯了刑法的儒生也被沈墨下令,毫不留情的斩首示众,名正典刑。
    与此同时,居中煽动策动了这次行动的朝堂重臣,也在行动中被逐一揭发出来,成批的被沈墨罢官问罪。
    至此,朝堂中的反对势力几乎被彻底清空,民间学界的反应也慢慢转变了风向。
    儒学这个成就了中华千载文明,也在三百年治乱循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庞然大物,终于开始自我审视,重新定位自己。
    在沈墨的努力下,他们慢慢由缠住民族车轮的蔓草,变成了推动民族进步的力量!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年半过去了。
    此时距离沈墨主政大宋,已经是整整三年。
    战争的形势越发紧迫,如今在临安日报上,每天都刊登着关于战争形势的新消息。
    大家不用怀疑,铁木真的动作怎么会这么慢。那是因为他正在汇聚自己的全部实力,准备发起一场惊天决战!
    在铁木真的兵锋所到之处,即便是由行动如风的蒙古部队,从西方返回蒙古大漠也需要一整年时间。
    如今的铁木真正在疯狂的汇聚资源,准备辎重,将他征服范围内的所有工匠都汇集起来,全力打造军事设备。
    他手上的所有蒙军部队和人数超过百万的仆从军,也像百川集海一般长途跋涉着,向大军征战的出发地“大斡尔朵”前进。
    ……
    华夏三年,公元1237年。
    这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夏天,大家都知道到了今年深秋之时草高马肥,天气凉爽,宋蒙大战必将爆发。
    即将到来的战争使得大宋百姓中,有的人踌躇满志,有的则是心忧不已。
    如今在沈墨的治下,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军工还是军事,全都在极力向着战争倾斜。
    岁在丁酉、雄鸡一唱、天下白!
    ……
    当然在大宋的很多地方,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人们仍在一如既往的生活着,其中临安大学就是如此。
    沈墨深知这些学生代表的是华夏的未来,由此他亲自下令,除了国家必要的征调之外,对于所有大学生想要投笔从戎,进入军队上前线征战的请求,一律予以婉拒。
    一时间,那些热血激昂的学生立刻就是哀鸿遍野……按照沈墨所说,以元首为首的大宋军人还没有死绝之前,绝不允许这些国家的宝贵财富死在战场上。
    所以这些学生们有气儿也发不出来,不知道有多少人暗自运气,鼓鼓得跟个蛤蟆似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如此,今天就有这样一帮人神情诡异地窃窃私语着,朝骑射苑方向走去。
    在临安大学刚刚设立的时候,按照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要求,儒学院里也增设了相应的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