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园,是佟佳皇贵太妃为两宫花园亲起的名字。
小姑娘们一听,便是最大的沅书亦透出几分兴奋,更不要说额乐和吉兰这样性子活泼爱玩儿的,恨不得明日就去滑冰才好。
檀雅不怕她们不等冰冻实便跑去玩儿,这些孩子也确实都有分寸,硬是忍到檀雅应允,才绑上护具,呼啦往小池塘那边儿钻。
孩子们大了,又一直在习武,身子骨都还算不错,冬天也不必日日拘在屋里头,反倒不好。
宣妃瞧孩子们全都穿戴好,也不拦着,只叮嘱檀雅:“玩儿一会儿便回来,出汗吹风容易风寒。”
檀雅应下,就扯着苏贵人穿上护具,乐呵呵地往出走。
佟佳皇贵太妃听说谨太嫔带着格格们去滑冰了,默了默,疑惑地自言自语:“也不知谨嫔哪来这么旺盛的精力……”
她身边的老嬷嬷听见主子此言,劝道:“娘娘您也该多动一动,瞧宣太妃身体多硬朗。”
两人年纪相仿,但这气色差了不少。
佟佳皇贵太妃低头瞧了瞧她手上突兀的青色,“好不容易没了需要应付的人,是得多活几年。”
乾清宫——
雍正批奏折批得头晕眼花,腰疼脖颈也疼,随口一问,听说谨太嫔带格格们去滑冰,“……”
世道何其不公。
就很嫉妒。
第88章
胤祜一行在外游学, 十天半月才寄一次信回京中,除给雍正的密信,便是胤祜和弘历给各自额娘单独写的信。
雍正收到的信, 有弘历和胤祜写的, 有随行亲信写的,其内容包含当地官员官声、税收徭役、百姓生活等等。
胤祜和弘历写给各自额娘的信, 就随意许多, 多是讲所见所闻的新奇趣事,只是弘历虽孝顺, 却不似胤祜那样亲近额娘们, 细节满满, 每每信封都有厚厚一封。
熹妃钮祜禄氏挂念四阿哥, 只一封薄薄的报平安和问候的信如何能宽心,时不时就要问一问皇后,可皇后并不知道四阿哥一行走到何处,自是无法告知。
于是她便在见到雍正时,提一提,雍正有时心情好, 愿意与他说上两句,有时心情不好,便不爱回应, 偶尔还要警告她“慈母多败儿”。
熹妃:“……”
摊上这样的男人和儿子,她连埋怨都不敢有,但就是很难受。
待到在安寿宫听闻胤祜所说的趣事, 她心情便更差了, 偏还不能回信, 连催四阿哥多写点儿都不行。
因着微服游学, 胤祜二人写信时都会刻意避开地名,不过檀雅大致能从胤祜信中所描述的风土人情猜到他们走到哪儿,只是不会说出来,万一传出风声,再给他们惹出事端便不好了。
而他们一行,在盛京各地游览过后,已是秋末,赶在天冷下来前坐船直达山东,在登州府下了车,然后途径莱州府、青州府、抵达济南府管辖。
山东不比京城,一场霜寒便冷彻骨,这里的冬日于一种京城人来说,约莫像秋末,白日里若是天晴的正好,骑马赶路甚至觉得暖洋洋的,胤祜和弘历都不爱待在马车里。
马车里无光,反倒阴凉一些,偶尔胤礽也会骑马,只他的身体不能太过劳累,骑个个把时辰便会回到马车上,也不进去,就和赶车的侍卫坐在外头。
夜里寒凉,再不能住在野外,是以一行人都会尽量寻得城池村落歇脚。
“按照地图所示,陵县据此还得至少半日的路程,此时天色已晚,需得早些确定落脚处才好。”
马车内的方桌上,平铺着一张山东境内的地图,胤祜手指在陵县兴隆镇处点了点,“或者再快些赶路,兴许能在县门关上之前赶到陵县,寻个客栈或者官驿,比农家住着舒服些。”
“万一赶不上,只能住在城外或者拿腰牌进入县中,容易惊动当地县官。”弘历也转向胤礽,问道,“二伯,您看呢?”
胤礽慢慢饮着参茶,道:“你二人商量决定便是。”
这样的情况,已不是一回,除非二人决定不了,胤礽才会插手,否则全都由弘历和胤祜安排,以至于他们二人自出京以来,进益飞快,行事越发周全妥当。
弘历所说确实有道理,是以两人很快便决定寻个村子落脚,敲敲马车门,对外头的侍卫吩咐一声,侍卫们自会遵令办事。
山东人口多,村庄也较别处稍近些,不必急着赶路,胤祜便稍稍打开车窗,瞧着外头的景象。
马车行了大半日,午时他们遥遥看见过一处村庄,只是驶出那村子附近的耕地后,已有两个时辰左右,目及之处皆是荒山荒地,路也十分颠簸,出行不易。
“若这些荒地皆翻成耕地,种出粮食,想必会有更多百姓能吃饱肚子。”
弘历摇头,“农乃是天下之本,历朝对农事皆极为重视,百姓亦是以耕作为生,若非确实不易,怎会不做?”
“而且耕种并非旱涝保收,许是白费一年光景,还不足以交税,反倒拖累。”
胤祜皱眉,“若因为担忧风险便不做,岂不是固守自封?”
胤礽垂首安静地喝姜茶,并不参与两个少年的话题。
弘历道:“如何是固守自封?你我乘车赶到村中,亦要行许久,百姓如何远行至此耕种,且天灾人祸不可估量,衡量利弊,并不合算。”
“村中耕地定量,年年收成亦有数,扣除税收果腹之用,或有意外损耗,百姓家中并无存银,是以每有天灾发生,才有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流民。朝廷历来赈灾,再安排流民返乡安置,皆耗费巨大,待到再有天灾人祸,百姓依旧要逃荒,如此往复,岂不是白白所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