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记得,因为这个,妈妈还带她去医院检查视力了。
“每天只许玩四十分钟,四十分钟之后要做一下眼保健操,滴眼药水,等开学就不许你玩了。”
江宁点头同意,但她打算到开学就不玩了,假期的时候她偷偷玩,反正妈妈也不在家,多玩二十分钟总可以的。
结果午休一结束,妈妈出去上班,把书房的门给锁上了。
无法知道后面的剧情,江宁简直抓心挠肝的,圆圆也差不多,她很快把另一个泡泡糖也嚼掉了,眼巴巴看着锁起来的玻璃罐子。
江宁打不开书房门,圆圆翻不过儿童护栏。
姐妹俩齐声叹气。
林文珺刚回到公司,宋爽就说:“林总,有个什么培训学校的校长来公司了,在办公室里等你呢。”
林文珺点点头,觉得有些奇怪,培训学校的校长?她是走进办公室:“您好。”
张校长站起来:“您好,我姓张,是下岗女工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
“您想喝点什么?茶可以吗?”林文珺办公室里就有茶杯,烧水泡茶,给张校长倒了一杯。
张校长捧着杯子:“我们这个学校是专门培训下岗女工,给她们提供再就业的机会。”
下岗潮没有打击到新行业新公司,但工业纺织业存在大批下岗工人。
报纸上都在报道,海市的纺织九厂已经全面停工,女工们一直在流水线上作业,没有别的技能,想再就业,是很艰难的。
全市百万女职工每人捐款1元,设立了“姐妹帮姐妹”专项基金,筹集近百万帮助下岗女工再就业。
学校就是去年办的,林文珺听着张校长说话,她以为张校长是来寻找援助,想了想现在帐面上的钱,挤一挤还能有些富裕,如果是真的,当然值得捐助。
但张校长不是来要钱的,专项款还没用完,她是想问问,有没有职位可以提供给女学员,还想请林文珺去学校看一看。
“我们这儿一批批接人,也想努力一批一批送她们重新进入社会。”张校长是看了招聘广告才找上门来,“我也看过林女士的采访,您原来也是纺织厂的女工,希望可以给她们一个机会。”
林文珺的公司需要跑业务的,做广告的,如果能够胜任那当然好,可她这里没有大量岗位能提供。
“我去学校看一看吧,我再找一个人一起去。”
当然是田爱!
林文珺立刻打电话给她,问她有没有时间,去培训学校看一看,看看她们能提供些什么机会。
田爱那个电视购物的企划在艰难推行中,集团上不好看这个,看好她的领导,现在说话还没那么有份量。
她天天磨嘴皮子,接到林文珺电话,想了想就答应了,也有很多原来的工友,绕了许多个地方找到她,希望能有一个工作机会。
“行,我们去看看。”
到了培训学校,田爱遇上了熟人,一个女干部模样的人,她叫她:“宋主任?”
宋琴看了她一会儿,没认出来,但她笑了:“现在不是宋主任了,宋厂长。”倒闭厂子的女厂家。
身后跟着十几个女工,她送她们过来培训。
宋厂长看看田爱,能叫她宋主任,那肯定是原来厂里的职工:“你出去得早,早走早好啊。”
她一接任厂长的位子,面前就摊着帐本,全厂职工集资救厂,厂子没救活,钱得她来想办法怎么补上。
宋厂长几乎是一把就揪住田爱,看她像看见半个自己人那样问:“你那儿,有没有什么岗位可以提供的?”
第188章 不续约
纺织业头顶光环当老大已经几十年了, 当上工人,厂子就管吃管住还管看病。
但到了九十年代,九厂这个历史最悠久的, 李鸿章批示建立的纺织厂渐渐没落, 关停。
一是市政府对环保要求变得严格,这类的产业不允许再在市区内开办。
二是原来先进的机器落后了, 技术也跟不上, 劳动力又严重过剩。
巨人倒下的再缓慢,也一样会引发巨大的震荡。
两千万的债务压在宋厂长头上,厂子现在完全是靠卖地皮、卖仓库、卖生产原料,在慢慢填补当年全厂工人们集资救厂的钱。
工人们能集资出两千万,这是个什么数目?!
大家都想老厂都活, 可不能不停厂, 开着流水线,反而要损失百分之二十的原料, 倒不如关停。
宋厂长一边发愁还款, 一边发愁工人再就业。
像原来厂里开车的司机,修机床的工程师,那都有一技之长啊, 出去了也不怕找不到工作, 真正难的是厂里流水线上的女工们。
宋厂长抓着田爱,一听说她现在的职业, 就更不肯放开她了。
九十年代百货行业兴起,田爱所在的集团,下属卖场、超市、便利店落地开花,门店还在继续扩张,有非常多的岗位空缺急需填补。
她自己就是从超市的理货员起步的, 像这类工作,技术含量低,对学历要求也低,正适合下岗女工们上岗,还能就近上班。
“那说好了,我组织人,带到你那里去面试。”
田爱一口答应了。
宋厂长又说:“优先解决年纪偏大的,她们都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容易。”年纪轻些的,还能再努努力跟上时代发展,那些年纪大的,为计划经济贡献了青春,到快退休了,遇上了下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