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52页
    众臣心中各有所思。
    容毓坐在宽大的王椅上,语气淡漠:“把他们三人的卷子传给其他学子看看。”
    “是。”
    殿前无人说话,容毓敛眸喝了口茶,提笔把在自己看中的卷子上勾中考生姓名,被圈中的卷子放在左边,没圈中的则放在右边。
    他阅卷的速度很快,几乎一目十行,考生写的文章能不能让他满意,从文章风格中完全能看得出来,等他把所有卷子批完,在场的考生也差不多把三份卷子都传看了一遍。
    楚玄衣看了墨玄武和穆景林的,穆景林则看了楚玄衣和墨玄武的,墨玄武同样也看了他们二人的卷子。
    所以对自己和对手的学识都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原本楚玄衣以为自己能稳拿第一,得了状元之名,可看完之后他不确定了——不确定的因素倒不是因为学识,而是胆量。
    事实上,他跟墨玄武和穆景林三人在文采上应当是不分上下,三人最大的风格不同在于性情上的不同,穆景林是寒门出身,首次进京参加殿试,难得见到君王,不但礼仪谨慎谦卑,便是文章遣词也是极为小心,全篇不敢有任何不敬之处。
    楚玄衣文章风格偏于谦恭温润,不露锋芒——主要是因为此前吃了摄政王的亏,他现在学乖了,学会了低眉顺目。
    可他万万没想到,自打女皇陛下登基之后,已经沉寂了四年的墨家嫡子墨玄武居然跟他一起考进殿试,且在文章上的锋芒上生生压了他一头。
    第794章 改弦易辙
    弃武从文对于墨玄武来说是一个迟疑了很久的决定,四年沉寂冷落,墨家像是突然间没了存在感一样。
    除了墨大人还在朝为官,其他时候几乎听不到一点水花。
    当然,墨家势力还是存在的,冷落不等于打压。
    只是没有人能摸得清摄政王和女皇陛下的心思,众人看到摄政王重用轩辕曜和楚红衣,在年轻一代的武将之中,没有人可以与这二人相提并论,战事没有全面开始之前,这二人足够掌管军兵权。
    倘若以后有一天,天下当真开始动荡,轩辕曜和楚红衣二人不足以抵挡外敌时,那么大概率会是摄政王亲自披甲上阵,而不是选一个不如楚红衣的墨玄武。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能得摄政王重用的绝对是佼佼者,没有凑数一说,所以只能改弦易辙,另谋出路。
    关于墨玄武的这个话题,容毓之前也跟南曦闲聊过:“墨玄武的武功和兵法在武将中算是不错的,可武将心胸若不够宽敞,便不足以统领万千兵马。”
    掌管兵权不仅仅是自身本事厉害,更要有容人之量,心胸宽广,能听取他人之言,才有资格让君王把将士的生死交到他手上,然而墨玄武跟楚红衣在兵权之争上本领略逊一筹事小,一个男人的心胸还不如一个女子,才是摄政王一直没有启用他的原因。
    不过墨玄武既然自己选择弃武从文,那么科考的规矩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偏见一说,至于得了状元还是探花,这其实不重要。
    科考只是进入仕途的一扇门,进入这扇门之后能否得到重用,还要看各方面综合能力,行事风格,以及忠君爱民之心。
    殿试持续了整整一天。
    上午进行完第一场和第二场,下午还有一场策论,策论比起上午两场都更严肃,也更让人谨慎。
    如果说前面两场考的是完全的学识,那么策论考的则是对朝局的了解,对天下的看法,对君王提出的建议,于考生来说,这才是展现见识、格局、眼界和胆魄的考试。
    第三场试考过之后,一天的殿试才算结束,礼部负责安排各考生休息、维持秩序,考生可以出宫放松,逛青楼也好,逛集市也罢,都不在限制之内。
    甚至户部还拨出一些银两,用于对寒门子弟的补贴——殿试延迟,考生在等待时日之内所需要的吃饭住宿费用,皆由朝廷予以发放补贴。
    八月初七休息一日,摄政王召集诸位内阁大臣和几位考官于勤政殿交换阅卷。
    八月初八早,摄政王召众考生于朝殿,当庭宣布一甲三人名单,状元得主穆景林,榜眼得主楚玄衣,探花得主墨玄武。
    这个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唯有墨玄武在听到这个消息时,表情微微一暗,随即面无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内室高声宣布的声音响起:“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状元郎穆景林入翰林院任修撰!”
    “榜眼楚玄衣、探花墨玄武任翰林院编修!”
    “二甲六人赐进士出身,韩秀任兵部书令史,裴显任工部主事……”
    第795章 自以为是的判断
    一甲二甲三甲考生的任命宣读完毕,摄政王宣布三日后赐宴广阳殿。
    众学子叩谢皇恩。
    “摄政王宣状元、榜眼、探花觐见!”
    三人依次进殿,行参拜大礼。
    除了坐在御案前的摄政王,殿内还有谢首辅和几位内阁大臣,陆丞相在整理学子们的卷子,整理好之后归档入案。
    “诸位学识都不错,文章写得不相上下,让人惊艳又佩服。”
    开口的是谢首辅,语气沉稳,带着淡淡的笑意,“不过摄政王说诸位可能对这个结果有些不太服气,所以把你们叫过来,听听诸位心里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