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6页
    她低低地叹息一声,知道曾经那个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的虎丫头,已经随着那人的死,一同消失了。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大梁便会出现一名杀伐果断,不让须眉的女将。人们会惊叹她的赫赫战功,却没有会知道她成长至这般地步所付出的代价。
    冯谕瑧沉默良久,提笔在铺好的圣旨上落下了赏赐的旨意——
    “……封校尉冯菁予为中郞将……”
    同样晋封为中郞将的,还有穆璟。
    不过此时的虎妞,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你这软绵无力的刀法,是想削豆腐呢还是替敌人抓痒痒?!”
    “砍过来!把本将当成你的仇人,狠狠地砍过来!!去你娘的!这个速度,信不信你的刀还没砍到跟前,本将便能先一刀把你送去参见阎王爷?!”
    “你这是什么招数?啊!!你这是什么招数?!啊!!浑身上下全是破绽,老子恨不得一巴掌把你拍回你娘肚子里重新生过!!”
    ……
    边疆的大将军府,类似的骂声几乎每一日都有,也让府内的下人与众将士对被骂的人充满了同情。
    作为被同情的人之一,虎妞咬紧牙关,半句怨言都没有,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哪怕每一回都被骂得比上一回狠。
    上官远说要磨练她,这一年以来就真的将这句话执行到底,亦从来没有把她当作姑娘家看待,该骂的该训的从不留情。
    穆璟有时候都有点受不了他的强势与高压训练,可她硬是咬着牙给扛下来了,穆璟看得心疼不已,私底下低声劝她不要把自己逼得那般紧。
    虎妞只是抹了一把脸上的汗,闻言淡淡地道:“如果连大将军的招数都招不住,将来在战场上如何面对凶狠的戎狄人?我又如何能为师父报仇?如何为姨母开疆拓土?”
    穆璟沉默了良久,打那之后亦如她一般,一声不吭地承受了下来。
    第74章 顺便成个亲吧
    随着最后一个归顺的国家皇室抵达大梁京城, 接受了女帝的封赏,至此,中原完完整整地归属了大梁。
    而此刻的冯谕瑧, 却不在宫中, 而是轻车简从地到了父母长眠之处。
    她拿起酒壶,将放在冯父墓碑前的酒杯倒满酒:“这酒是大梁建国那日, 我亲自埋在树底下的,一眨眼, 就已经这么多年了。而大梁,也终于成为了中原唯一的国家。”
    “女儿不敢说此刻天下已太平, 但至少,在中原,已不会有战乱, 百姓不用再背井离乡四处逃命,可以安安稳稳经营自己的日子。”
    “爹, 您最期盼的, 不就是如此么?”她轻声说着,手指轻轻抚着墓碑上的字——显考冯公讳琰之墓。
    “菁予现在很有出息,虽是女子,但此番所立战功, 比男子亦毫不逊色。上官远虽不曾明言, 但女儿也看得出,他对这孩子是相当欣赏的。”
    “至于长姐……她如今也很好,只要女儿还在一日, 莫说她那府里之人,便是满京城,也没有人敢让她受委屈。当然, 除了她自己。”
    “……爹,穆元甫他……终究还是死了。”
    “不管是前生还是今世,他一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您的赞誉,他并非受不得。撇开儿女私情,他是女儿这辈子遇见的最有本事之人。爹,女儿的眼光其实也没有太差,不是么?”
    她忽地微微一笑,干脆席地而坐。
    “他虽然了不起,但是女儿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可以做得比他更好。也好让世人知晓,谁说女子不如男?爹爹,您说对么?”
    “菁予的心愿,女儿也看得出,女儿也相信,她一定会实现心中理想。那孩子,也是个认准了便一定会做到底的性子。长姐常说她不像是二姐生的,倒更像是女儿亲生。”
    “其实,是谁生的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女儿心里,她便是女儿的孩子,唯一的孩子。”
    “爹,女儿再敬您一杯,今生父女缘浅,女儿未曾尽孝道,只盼着来世能有机会弥补此遗憾。”
    连翘远远地看着她与亡父说话,直到见她起身,这才上前去扶稳了她。
    冯谕瑧搭着她的手,回身再次望向墓碑,忽地道:“爹爹可还认得连翘么?这些年来,一直是她在女儿身边,陪着女儿走过了无数艰难的日子,若是没有她,女儿未必能有今日。”
    “陛下……”连翘喉咙微哽,低下头去掩饰眼中的泪意。
    冯谕瑧笑了笑:“回宫吧!”
    大梁一统中原后的首个元宵佳节,女帝登上城楼,与民齐贺。
    看着城楼之下跪了满地的百姓,听着那一声整耳欲聋的‘陛下万岁万岁万万见’,冯谕瑧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看,这是她的臣民,是她的天下。比之百年前的盛世,或许还不够强大,不够富裕,但是她相信,在将来的某一日,一切都会变得更强更好。
    天空绽开了炫丽多姿的烟花,伴着的,是百姓的欢呼声、拍掌声,以及朝臣们的赞叹声。
    她仰着头,看着夜空那七彩多姿的烟花,唇畔始终蕴着浅浅的笑容。
    直到盛宴散去,她看到了有些不安地走过来的寿康公主。
    “可有什么事么?”她温和地问。
    寿康公主连忙向她行礼,绞了绞手中的帕子,局促地问:“儿臣、儿臣想问问,菁予什么时候会回京?”
    冯谕瑧笑意微敛,低叹一声,道:“朕也不知道,也许年内会回来,也许三五七年都未必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