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编哑然。
怎么还有人连带自己都说的?
桑晓晓其实不算会讲故事。她把自己的稿子取出来放在桌上,和王主编说着如何选稿的事:“你们要是真选不到好的稿,不如找人给人命题去写。同样是写秦始皇,有的人只能写出他早年当质子,后来一统天下建立了秦朝。有的人能写出他十三岁登上皇位,二十二岁独揽大权,三十九岁一统天下。”
她看向王主编:“你看,只是加了个年龄。感觉完全不一样。同样是励志,爽感不同。”
大汉拍桌:“我二十二岁还在地里打滚!我媳妇都没娶到!”
编辑部里一阵沉默。
桑晓晓扭头看向这大汉:“不要登月碰瓷。”
大汉知道什么叫碰瓷,有人专门拿着瓷器过来碰一下非要诓人钱财。他也听懂了什么叫登月碰瓷。就说他配不上和秦始皇相提并论。这确实是配不上了。他叨叨着:“人刘备三十多还不知道干嘛呢。”
桑晓晓虽说觉得刘备发家晚了点,但还是说了声:“他三十多岁的时候,至少已经是县令了。”怎么也是一个地方官,不算差劲,“再往前推一点,他十几岁就在道上混,二十出头就上战场去打拼。再往后推一点,他皇帝。”
混得再怎么一般,也比大多数人强很多。更不要说最后混成了一国之君。
这么一想,就也很厉害。
桑晓晓转回头,把自己的稿子往王主编面前推:“写成长且最后功成名就的人,一要凸出他的不容易,所遇到的困难之难到底是有多难;二要凸出他最后的成就,成就之高,换成普通人的概念,能到多高的地位。”
她比划着,做了一个阶梯一步步上升的手势:“人一步步到达自己的最高成就,众人看上去便会心潮澎湃,与有荣焉。”
王主编道理都懂,问题是不是谁都能写得出这样的文章。他这边投稿的就没见过几篇写得格外好的。他接过桑晓晓递过来的稿子,站在那儿翻看起来。
小说的名字叫《夏商》。这是一篇专门写一名做化妆品的女商人的小说,纯属虚构。
开篇便是单亲妈妈抚养女儿,让女儿不要去倚靠男人过活,要倚靠自己的本事过活。小姑娘似懂非懂,一点点成长起来。她喜欢漂亮,可不管是谁都觉得她喜欢打扮,一看就不是好好读书的人,一看也不是好人家的姑娘,各种流言蜚语极多。
她喜欢的男孩子很认真的拒绝她,理由是希望花更多的经历在学习上,希望能够变成更好的自己再聊情感。学校的纨绔小子倒是觉得她喜欢漂亮没什么大碍,可他总欺负她,跟着人起哄说:“反正都学不出,混混日子算了。”
遭遇情感挫折的她根本不理睬这些废话,奋发考上大学,并用实力告诉别人:“打扮漂亮和学习完全不冲突。”
到了大学,她就开始研究各种化妆品,并用自制的化妆品,在校园里卷起狂风。
通俗小说的好处就是看起来顺畅,看起来快。王主编等回过神,发现女主已经是全校风云人物。她漂亮且热衷在各个公开的地方展示自己的美丽,并将这份美丽化作金钱,养自己也养妈妈。
先抑后扬,畅快淋漓。
和《星海》不太一样。
王主编很是犹豫。这篇小说绝对是好的小说,也是会畅销的小说。有三木的名气在,刚开始就不用担心销量问题。可是这小说和近来《星海》的风格太不一样了。
太通俗。
三木的短篇都很是优秀,长篇每一篇都非常通俗。有些词是不错,但总体而言内涵较少,引发人深思的内容也少。哦,他们《星海》里的文章也没有多少引发人深思的内容……
王主编想着自家的文章,脑子里一时间发现还真全是人物介绍一样的情况。也不算是通俗易懂,就是泛泛而谈,将那些角色的成就展现在大众面前,实际上加了挫折和成就,却没有多上畅快淋漓的感觉。
他重新把三木的文章翻到前面,再看了一遍。
同样是文章,字数也没有多到哪里去,怎么就能把文章写成这样呢?是反派人数问题,还是节奏感的问题,还是说什么……
王主编满脑子想法,再看了一遍小说。刚才门口的大汉错过来,一起看起了这部作品。
桑晓晓喝着饮料,把自己的柠檬茶喝空了。
她晃了晃空瓶,走神想着,要是写个垃圾大王也蛮不错。傅元宝是捡药瓶发家致富的,那捡瓶子的也能发家致富,捡垃圾的也能发家致富。
只要脑子动得快,办法总比问题多。
王主编看完第二遍,拿起一本自家杂志,翻看别人写的文章。主角在打拼的路上,好不容易得到了一点成就,很快又遭遇了事情,克服困难之后,又遭遇了第二次困难。
看着看着,肚子满满当当全是憋屈。到了最后渲染最终成就时,王主编发现最终带来的成就,回头再看过去只觉得一路走过来是那么的不容易。
一个写得全是不容易,一个写得就是爽快。
写法不同,带来读者感受不同。现在人大概更喜欢桑晓晓这样的写法。王主编很清楚,《星海》可以用桑晓晓的文章,然而动用之后,也代表着《星海》将会是不一样的《星海》。
它将会成为与他记忆里曾经的杂志不一样,强调着美好的梦,却少了坎坷,强调着可能拿到的成就,却少说中间有多少人中途败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