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不说话了。
月儿恨声道:“你才是谋财害命的那个,我们必要将你扭送到官府去。”
大汉告饶道:“几位祖宗,我,我真不是什么劫匪。我,好吧,我承认,我是个偷儿。这些东西都是我偷来的,但我发誓我绝不害人性命。再说了,你们见过那个劫道儿的不是团伙作案,哪有单干的呀。我受伤是因为被我偷了的人家太凶了,他们撵着我要东西,他们还有刀,真的,不骗你们。不然我也不会在这儿躺着了,差点儿没饿死呢。”大汉说着说着还觉得挺委屈。
“那你偷的必定是大户人家,大户人家都有护院的,你倒是胆子大。”月儿说。
大汉撇撇嘴:“我还不知道大户人家有护院?就是因为知道才不敢去偷,我就是想偷几两碎银换几顿饱饭而已。所以我偷东西的那户人家是勉县下辖的罗家村。谁知道我运气这么好,盯上的那户人家竟这么富贵。”
“罗家村?”月儿吃惊道:“他们村子做什么营生呢?便是再富贵也不至于这样啊。”她指着包袱里的首饰说:“这些东西可不是有钱便能买得到的……这钗环是定制的,上面还有标记呢。看到没,珍宝楼,这是京城的老字号,梁州府都没有呢。”
“我,我也不认字儿啊。几位祖宗,你们就放了我吧,这些东西都给你们。”
月儿道:“不行哦。犯了法就要受惩罚的。”
文鹰却在想大汉说的那个村子:“所以一路追着你并将你打伤的是罗家村的村民?”
大汉点了点头,还不忘补了一句:“可凶了!”
文鹰和孟禹对视一眼,都察觉到了事情不对。
孟禹道:“我们尽快回去,这事儿得告诉先生。还有,这个人我们得带回去。”
第248章
六子溜溜在外头奔波了好几天,总算给他查到点儿苗头。他迈着两条大长腿走出风驰电掣的气势。到府门口时,门房感觉他脚底板儿都快磨出火星子了。
“六管家近来这么忙呀。”门房套了套交情。
六子面无表情的“嗯”了一声,抬步就要往里走,门房忙道:“六管家别急,有京城来信。”
六子一把抢过信,瞥了门房一眼:“不早说。”
门房笑嘻嘻道:“六管家喝水不,才晾的凉茶,解解暑气。”
六子摆摆手:“不了不了,心领了,还有要紧事儿呢。对了,近来若是有信到,甭管哪来的,都第一时间报给我。”
门房忙不迭点头:“六管家放心,小人见天儿盯着呢。”
六子把信揣好,脚步匆匆的去找袁叙白。
“……你是说韩荣的兄长韩大郎和苏州城的孙家来往密切?苏州城孙家……”袁叙白嘬了下牙花子:“这孙家又是做什么营生的?在苏州城很有钱么?”
六子道:“倒谈不上多有钱,少爷也知道,江浙一带独独不缺商人富贾,一棒子打下来,十个有八个都富得流油。这孙家在苏州城虽说不上多富贵,但却清贵。他家做的是书画生意,在苏州城开了几间书斋,卖卖古籍字画一类,很受当地学子青睐。还不止这些,这孙家还出了位知府,说来也巧,正是梁州府知府,和四郎少爷必定是打过交道的。”
袁叙白瞪了瞪眼:“梁州知府?啧,那还真是巧了。”他用扇柄戳着自个下巴,又瞪了下眼:“师兄让我打听那个叫韩荣的,韩荣也是梁州府人吧。”
“梁州府张江县人。”六子说。“不过梁州知府孙授却是江宁府人士。”
袁叙白晃了晃大脑袋,总觉得这二人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对了大人,才在门房收了京城来信。”六子将信递了过去。
袁叙白看了眼信封,不用拆开就知道是先生来信。他忙正襟危坐,认真拜读。信中提及让袁叙白注意韩荣这个人,此外还要紧盯大兴河的漕运。
袁叙白脸色肃然,他对六子说:“江宁府恐怕要变天了。六子,使人盯紧大兴河,通知槽帮,近来漕运行船、调度、船工都要严加监管,但有异常,立即来报。注意内紧外松,不要惹人怀疑。”
“少爷放心,六子会安排好的。”
袁叙白琢磨了下,先生和师兄同时关注韩荣,而韩荣又和孙家走的颇近。这个孙家,他有必要再探一探深浅,遂问六子:“孙家的书斋在苏州城什么地方?”
六子道:“在苏州城城南文轩街,子夜书斋。”
“府上的事儿你先盯着,我去趟苏州城。”
……
江南风景甚美,小桥流水,荷叶田田,吴侬软语绕心间。若不是江浙官场糟心事儿多,袁叙白还是挺喜欢这里的。他打着扇子慢慢悠悠的走在苏州城的街上,在路边吃了一笼屉灌汤包,这才循着路找到了子夜书斋。
子夜书斋的门脸看着低调,但内里暗藏乾坤,书斋有三层楼,藏书颇丰。袁叙白逛了逛,还淘了几本孤本典籍。二楼卖的是字画,许多都是当世才子所作,有仿画仿字,也有自个作画卖给书斋的。听一旁的学子们说,书斋最流行的画作是一位名唤木易的人所作,他的画不在线条勾勒,而在意境。
“早些年的时候,木易的画几乎每月能出一幅,到后来每三月才出一幅,近两年却要一年才出一幅了,价钱也是一幅比一幅高,上回新出的那画,要价都要到上万两了,这都快赶上古画的价钱了。”学子好心给袁叙白解释。“还好我之前有买过几幅,都收藏起来了,说不定日后木易的画都要成孤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