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虽尚武,但却不莽撞,所以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离大郑首都长安较近,环境较为恶劣,资源也不丰富——甚至可以称得上贫瘠——民众的归属感也不甚强,但面积却最大的地处大郑最北端的漠北诸国。
漠北因为过于贫瘠,一直没有国家愿意去统一,只有十来个小国家在不断被替代中险险生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漠北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优点,就是他恰好位于元帝的另外两个目标,东北的枫丹冰原与西北的嘉禾草原之间。占领了漠北,也就等搭好了继续对外侵略的跳板。
在元帝的设想里,这应该是最好拿下也是最举足轻重的一块板图。
于是,是年秋,开元大将军告别了他新婚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领着三十万人马,向着漠北出发了。
如同元帝所设想的那样,扩大国土的第一步走得很成功。漠北一些艰难维持统治的小国家见有人愿意来接手,有的小国甚至还未等战争开始就举旗投降,兴高采烈的将自己的国家拱手相送,自愿从小国的国主变身成大郑一个不重要的领地贵族。
元帝拔了三十万人马出征,但实际上开元大将军只动用了其中的两万人,以百来人轻伤的微末代价,花费了半年时间就将整个漠北纳入版图——其中还有近四个月是花在来往的路上,实际打仗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而已。
胜利在元帝的预科之内,但却不料来得如此之简单而迅速,导致此时元帝对自己国力的预估有些盲目乐观。
于是,不顾林相国和朝中稳健派的反对,元帝又紧接着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这次,他只派了十万兵马,就去攻打拥有肥沃的土地,遍产牛羊马群,以民风彪悍著称的嘉禾王国。
于是,十五年来未尝败绩的开元大将军第一次知道了战败的滋味。
面对二十五万凶狠的草原骑兵,元帝派去的兵马一战溃败,死伤过半,最后,剩下的三万人马几乎是以逃命的方式逃回了长安城,统帅开元将军亦在此战中受到无法治愈的重伤。
回到长安城后,来不及养伤,开元大将军即脱光上衣,背负荆条跪在皇城外请罪。
元帝对于自己的结拜兄弟自然是不会轻易怪罪的,在了解了这场战斗的详细情况后,这位出生草莽的皇帝做了一件真正前无古人的事情,也是这件事,意外地成就了元帝一代贤帝的美名。
这位皇帝亲自步行到皇城外,亲手搀扶起了自己的结拜弟弟,动情道:“此乃孤之过错,非贤弟之罪”。然后,在第二日一早,向全天下发布了一份罪己诏书。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未有当权者向着全天下承认过自己的错误,尤其是为了战败这种事。
吃了败仗,参战的将士能不受罚就不错了,更何况是皇帝自己担责?仗又不是皇帝自己打的,败了也只能说明士兵无能——哪怕究其原因确实是皇帝下的命令不合理。
但元帝不但不避讳,反而大方地承认了自己的过失,甚至不是在书房里对着几位心腹偷偷摸摸地承认,而是正大光明地向全天下承认自己冒进的过错并对阵亡沙场的将士表达了深切的痛惜之情。
且这份罪己诏书言词肯切,今人闻之动容。
一诏之下,元帝在民间的声望反而意外地高涨了几分,百姓皆山呼万岁,就连好不容易从战场上活命下来的将土也因此感激涕零,当场朝皇宫方向跪下,大呼元帝圣明厚德,誓死攻克嘉木国以报知遇之恩。
不过元帝却没有趁着土气高涨之时再次集兵,而是将包括开元大将军在内的十一位高级将士与一应文臣皆召于书房之内,彻夜探论兵力国情地貌和战况,对郑国的扩张做出了新的规划。
第二年春来,郑国派兵二十万,朝向丹枫冰原上的齐国发起了新一轮的侵略。
大郑历十四年冬,齐国降,大郑国土又增一版。
同年,开元大将军率领五十万铁骑再次出征嘉禾,此次并未冒进,而是针对嘉未国的国情重新调整了战略。终于,在大郑历十八年秋,嘉禾国降,大郑俘获士兵十万,金银器物、牛羊马群,奇珍异宝无数。
元帝大悦,复许下封赏无数,更将嘉禾草原一半的领土赐与开元为领地,开元大将军的声望在民在朝皆达到顶端。
大郑历二十年,元帝短期目标的最后一处——地处湛西的金国,亦被元家军铁骑征破。
但与漠北和嘉禾、齐国不同,金国并没有很快投降,而是在都城被破后进行了顽强而坚决的抵抗,再加上全国原本的地理优势——金国与大郑之间隔着一座号称死亡之海的黑沙漠。所以,郑元帝放缓了侵略的步伐,召开元大将军回朝,欲慢慢派兵清理金国的残余势力。
重回长安后月余,开元大将军因在九年前与嘉禾国一战受到的旧伤复发,向元帝请求卸甲归田。
元帝再三挽留,最终还是为开元身体考虑,许了他辞宫回家,陪伴妻儿。
然,连年征战无暇调养,已伤痕累累的国之重将,开元大将军,依旧在辞官五年之后,于四十四岁英年憾逝。其妻陆氏自刎殉夫。
举国上下皆哀。
元帝更是在得知开元大将军死讯后将自己关在卧房数日,颗粒未进,只在开元葬礼上才重新出现在人前,亲赋悼文三篇,哀恸无比,更是在悼文还未念完之时因悲痛过度吐血昏迷,就此一病不起,最终在一年之后同一日与世长辞。
对此,后世史官各执已见。
有人认为,大郑历十一年时元帝贸然发动的对嘉禾国的侵略战是导致开元大将军早逝的根本原因,也见间接导致了元帝自己的辞世,留下尚未完全收复的金国和征战了近三十年早已国力虚空的朝政给了后世子孙,引发后代又用了几十年时间去稳定朝纲。也有人认为,对战嘉禾国的败绩让元帝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才能后来在短短十年间就征服了四方诸国,扩大了近一倍的国土。否则,凭后人有限的资质,郑国恐怕永远都只会缩在中原地带。
在元帝之后,继位的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业帝。
与元帝不同,业帝并不是一位冒进的开拓者,而且大郑打了近三十年的仗,兵力已经远不如从前,再加上开元大将军与先帝相继离世后,不少原本军中的高级将领或是请辞或是请命到了嘉禾草原和湛西两地驻守,一时之间,朝中也无甚可用之人。
故拓土大业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业帝继位两年后,曾同元帝、阡语一同打拼天下的林相国亦继而告老还乡,从此不知所踪。
大郑历三十年,边境诸国及金国余孽闻元帝、开元大将军接连辞世的消息,合纵大举来犯。为守国土,保先人所创基业,开元大将军唯一的儿子,年仅十九岁的阡夜,向业帝请命出征。
业帝诺,隧封阡夜为继元大将军,望其继承父亲雄风。
因着兵力虚空,这一战进行地并不是很顺利,直至大郑历四十年,十年征战始方休,继元大将军不负众望,平定边境战乱,延续了其父威望。多年之间,边境诸国闻“阡”字而色变,不敢犯大郑疆土十余年。
战火息灭后,继元大将军也重新过回了平凡的生活。不过,不同于开元大将军青年因战争晚婚,中年又因战事甚少归家,继元大将军从小生长在父亲英名庇佑下,生活相对安稳,在离家出征之前已有两子,征战结束后又得一子,算是子嗣丰厚了。
且继元大将军三子阡正民,阡正泰,阡正安皆从小聪慧过人,文成武功,又受到了最好的教育,有先辈余荫庇佑,所有人都能预期,二十年之后,大郑官场,必为阡家天下。
但世事的发展往往不尽如人意。
大郑历五十四年,已经平息战火十四年的湛西边境突然发生了大规模骚乱,消失多年的金国余孽不知道又从哪里跑了出来,和一群同样来历不明的军队勾结起来向大郑开始了强烈的反攻。
这次出现的反军战力极强,在业帝派出去的普通军队全都无功而反后,继元大将军再次领着自己的嫡系部队元家军出征,战争异常惨烈。
大郑历五十七年夏,在敌军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业帝不得以对己退役和外派的开元将军时代的一些老兵发出了召集令,为了增强召令的号召力,业帝又对继元大将军晓之以情动之从理,极力劝说阡夜带着他二十八岁的长子阡正民,二十六岁的次子阡正泰一同出征,幼子阡正安因年龄尚小又逢新婚,被阡夜留在了长安将军府。
这一去,竟然成了永决。
湛西的叛军在郑国援军到达初期沉静了一段时间,所以在阡正民等人参战初期,郑军取得了几次小胜,人心振奋,但不过大半年时间,在郑军皆以为战事将定的时候突然卷土重来,在新年之夜以一种破斧沉舟的姿态发起了总攻。
这一役,伤亡惨重。
阡夜的两个儿子都在此战中受到重伤,生命垂危,阡夜怒急之下组织人马反攻欲为子报仇。
可想而知,这复仇之战又是大败。
郑国当代军神,继元大将军,阡夜,殁于此役。
全军大恸,随奋起拼命,终于在六个月后,战争的最后阶段取得了胜利。
只是这场胜仗的代价也是异常惨烈。
阡夜死于乱军之下,阡正民、阡正泰亦在回京路上重伤不治而亡。可怜为国征战三代人的阡家和一干嫡系人马竟在这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大郑历五十八年七月,留守在长安的阡家正安接到自己父兄三人的死讯,悲愤欲绝,大病一场,病好之后才发现,趁先前混乱之际,两位兄长留下的骨血竟遭人报复,劫掳杀害。
偌大一个阡府,竟然只剩下了自己夫妻二人和妻子阡白氏腹中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