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7页
    赵也白朝墙上指了套当地少数民族的裙子,问励如桑:“你要不要到后面的试衣间里试试它?”
    —
    没等车停稳,小六急慌慌跳下来,一脸不高兴地怨怼绿毛:“如果不是你非得打那么久的电话耽误事儿!我们就能和他们一起出门!反正他们现在心里肯定对我们很有防范,假不假装偶遇有区别嘛?!”
    绿毛闷着头没吭声儿,看样子甚至根本没认真听小六的话,径自加快脚步赶到了小六前头,和自己打发出去跟着励如桑与赵也白的几个手下碰头。
    “人就在这里头是吧?”小六指了指服装店,急不可耐就要往里跑。
    手下哭丧脸,噤若寒蝉道歉:“……对不起是我们无能。丢了,跟丢了。我们已经穿到这家店的后门发散到各个岔口开始找了。”
    —
    赵也白率先跳下墙,转身伸臂就要接励如桑。
    励如桑却是已经身轻如燕地顺利落地在他身侧,拍了拍手掌,再拍了拍衣服上的灰,斜睨他:“翻墙的技能,我可比你早十几年学会的。”
    说罢走在了赵也白的前头。
    赵也白笑着赶上她,给她带路,没怎么见他停顿,看起来跟从未离开过这里似的,熟门熟路。
    很快励如桑发现,是这条街规划得当,虽然方才在中心轴上看起来全然陌生,但民房大部分保留原貌,除了几座被标记了危楼的老房子隔离开来处于翻新中。
    不过,镇民们似乎基本搬空了,无人居住,全是空楼,越往后走,越远离喧嚣,也越接近励如桑久远记忆中的镇长家。
    赵也白驻足的时候,励如桑也驻足。
    面前两层高的自建房,于煌煌日光下一如当年的模样。
    励如桑有些热,敞开冲锋衣拉链透气,问:“老镇长有没说钥匙在哪里?”
    赵也白卖了个关子:“你可以猜一猜。”
    励如桑朝他侧头。
    赵也白也正看她,他颈间浮出的青筋有一瞬夺走了励如桑的注意。她得承认,这一瞬她纯粹是女人看男人的目光——这青筋很性感。
    思绪回笼的同时,励如桑也从回忆中拉出一个答案:“和以前一样,寄放在隔壁邻居家?”
    赵也白的神色明显是欣慰她还记得。
    励如桑等在原地,赵也白走去隔壁取钥匙,然而无功而返,隔壁邻居这时候家里没人。
    “这么多年他们竟还住着。”励如桑喟叹。
    “老镇长说,其实也只剩老人家一个。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选择。”赵也白告知。
    “那我们现在……”励如桑环顾四周,“附近再随便转转?”
    赵也白点头。
    两人便踱步开来。
    隔了有一会儿,励如桑再次开口:“我以为,你首先最想去的,应该是见你的父母。”
    当年那一回还是小胖子的赵也白闹失踪,一个人跑去山里的湖边(chapter 35),其实就是去见他的父母——虽然老镇长每年会亲自陪赵也白去祭拜父母,但比起殡仪馆里冷冰冰的骨灰寄存处,他更喜欢到曾经他们一家三口最具特殊纪念意义的地方思念他的父母。
    赵也白明显也记起他被她撞见哭鼻子的事情,笑了一下。
    励如桑有心观察他的这一下笑。
    没有了曾经的难为情。
    说来也是,他如今坦荡得,连他小时候悄悄敬佩和崇拜过她都能承认了。
    旋即从赵也白的语气也不难听出他的释然:“不用特地去,我身在哪里他们一定都知道。”
    励如桑觉得这话稍稍有点耳熟。
    便听赵也白下一句道:“你不也说,如果去太多次,每次的话都差不多,他们不腻,你都腻了?”
    励如桑冷哼,正式警告:“以后别学我讲话。”
    鉴于此前他还调侃过“榜样”一事,她继而补充:“也别学我做事。”
    说是再随便转转,实际上并不随便,默契地一起往曾经老镇长的工坊方向而去——励如桑记得在泰国时,赵也白说老镇长的工坊还在,如今由政府扩建成专门的泥塑菩萨基地了(chapter 27)。
    当年路程并不远,步行大概十五分钟,然而两人皆不知马路早已从另一个方向重修,以至于他们中途被迫绕到新马路上,多折腾了十五分钟。期间遇到好几个扛着摄像机似乎是来采风的人。
    等抵达目的地,励如桑又怀疑走错地方,问赵也白确认:“民俗博物馆?是这里?”
    赵也白亦小小地怔了一下。
    励如桑索性掏出手机打算导航定位。
    赵也白先从一旁的立碑找到了答案:因为再次扩建,不久前这里刚更名为“清县民俗博物馆”,保留着原本的学生实践基地和开放给游客的部分体验项目。
    两人继续朝里走。
    博物馆的大门紧闭。
    虽然门口停了不少车,但并没见到学生也没见到游客。
    励如桑走到售票窗口,才看到,一个月前,这里便暂停所有的对外开放。
    因为昨晚司机师傅透露的挖出新文物的事情,励如桑对“一个月”这个时间小有敏感。
    赵也白留意到她的若有所思:“想什么?”
    励如桑抬头看了看“博物馆”三个字:“没什么,只是在想清县现在不是好几个地方都申遗了(chapter 07)?各种类型的博物馆也越来越多,挺好的,比平城还要重视文化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