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2页
    更重要的是,既然看话本,为什么不能以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看呢?
    太子却对容歆的说法表现出强烈的不赞同,“阅读者众多,如若胡乱一气,岂不是导向错误?”
    容歆承认,太子所言极有道理,不过既然太子对话本有兴趣,又这么严谨……“不如殿下您动笔写一本?那些文人不是最爱留下笔墨?左右您养病也无事,我为您执笔如何?”
    太子认真地沉思,“有道理,以我这几日看话本的经验,并不是难事。”
    容歆想,优秀的人大概做什么事都优秀,太子想做,兴许真的很容易也说不定。
    太子兴起,也没有很快动笔,而是又看了些城内流行的话本,然后才开始做准备。
    这时,御驾回京的时间到达,康熙命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留在德州,一方面照看太子父子三人,一方面为收剿乱党做准备。
    太子病这一场,身体极虚,吹不得风,康熙便未准他前来送行,只皇长孙代父为皇玛法送行。
    康熙疼爱皇长孙,临走前殷殷嘱咐,又命四阿哥一定要照看好皇长孙,然后才启程。
    四阿哥认真地担负起康熙交付的责任,甚至还主动为自己揽起额外的责任——每日忙碌之余,还要来探望太子,并且督促他好好养病。
    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四阿哥发现了太子的不务正业。
    四阿哥从很小便跟在太子身边,如果皇阿玛是皇子们又敬又畏的人,那么太子便是一个完美的崇拜对象,可现在,太子竟然写起话本!!!
    四阿哥发现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僵住了,不可置信。
    而震惊之后,四阿哥第一反应便是替太子遮掩下来,然后便是劝谏,无休止的劝谏,仿佛是一个忠臣在劝谏昏君一般……
    御驾离开的第四日,太子满脑子都是四阿哥的黑脸和他的唠叨声,连写话本时,都受到了影响。
    男主人公说话的腔调像四阿哥,女主人公说话的腔调也像四阿哥,两个人海誓山盟的时候,仿佛两个四阿哥……
    替太子代笔的容歆:“……”
    皇长孙偷偷看了阿玛的巨作,不敢教阿玛知道,便偷偷和容歆道:“嬷嬷,虽然弘昭没看过话本,但是阿玛写得,好难看啊!幸好阿玛是太子!”
    所以不会因为卖不出去话本而穷困潦倒吗?
    容歆:“……”
    太子风评被害,他们还不能解释。
    容歆犹豫,是不是要劝太子放弃这个新的兴趣时,太子出于有始有终的美好品质,完成了他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话本。
    “殿下……”容歆拿着装订好的书,问道:“这话本如何处置?”
    太子举着一本《资治通鉴》,目不斜视道:“姑姑收好,莫要教第四人瞧见。”
    第四人,便说明太子知道皇长孙看过。
    容歆点头应下,将这一本书装在一个木盒中锁上,又放到太子行囊的最深处,只待回宫后便彻底束之高阁。
    而皇长孙提前进入了水深火热的学习生涯。
    太子瞧皇长孙毫无怨言,再一次问道:“弘昭,你真的想好了吗?其实这世间有许多极有趣的事情可以尝试……”
    皇长孙先是茫然,随后坚定地点头。
    第224章
    御驾离开的第七天, 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布置地差不多,开始准备收网,下令之前, 两人来到太子面前汇报此事。
    太子手里的书, 已经从话本换成了游记,四阿哥说话时, 他也眼不离书,等到四阿哥说完也没有任何回复。
    四阿哥紧紧盯着太子,眉头渐渐锁紧,再一次问道:“太子二哥可有指示?”
    太子怡然地翻了一页书, 淡淡道:“你和小十三不是做得很好吗?”
    皇长孙正坐在另一张书案后读书, 见状,先是看向容歆,见她神色自然, 对阿玛的态度毫无反应, 视线复又转向阿玛和两位叔叔。
    “弘昭, 读书不可三心二意。”太子甚至没有看皇长孙, “有不得解之处, 正巧你两位叔叔在,问便是。”
    皇长孙心虚地低下头, 然后抬起头看向两位叔叔, 一脸认真地问出他方才疑惑的地方。
    太子的意思,是让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为皇长孙解惑。
    十三阿哥只比皇长孙这个侄子大五岁,虽说多念五年书, 可皇长孙读书的进度一向超过同龄的人, 他无法准确的解答, 便看向四阿哥。
    这些天都是四阿哥在指导皇长孙课业, 然他此时却仿若未闻,依旧执着地看着太子。
    皇长孙眨眨眼,只得跟着看向阿玛。
    一时间书房内无人出声,视线大半集中在太子身上,太子翻一页书,四阿哥的眼神便会严肃一分,脸也绷得更紧。
    容歆低下头,嘴角上扬。
    太子:“……”
    拗不过……
    太子便放下游记,从各处引经据典地回答了儿子的问题,整个过程,无论提起哪一本典籍的内容,哪几个大儒的不同观点,皆信手拈来。
    皇长孙若之前还有几分态度随便,自阿玛开口之后,便极为专注地听起来,见或提笔记录。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亦是听得极认真,十三阿哥眼中更是渐渐现出惊叹,四阿哥却是一脸理所当然。
    而太子说完,又给皇长孙点了几本书的名字,要求他接下来通读,随即又伸手去拿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