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姐。荔枝过来笑道:夫人一贯喜欢柔顺的姑娘,二小姐今日应对的很好,往后也要如此,我们这些做下人的就放心了。
言语间虽然是好意,却不客气。
昭华自然明白庶女的难做,在嫡母面前的脸面,只怕还不如荔枝这样的大丫头呢。眼下自己一无所知,不敢得罪荔枝,便道:多谢荔枝姐姐提醒。
荔枝又道:姑娘先躺会儿,等下厨房送粥过来,我便端进来让姑娘喝。姑娘还想吃什么,我去吩咐。
昭华轻轻摇头,胃里难受,喝点粥就很好了。
她假装很困顿的样子,闭上眼睛。
心里却在想,想原来她只是这户人家庶出的女儿。而且脑袋手上,昏迷三天,还不定是出了什么事情,日子似乎不太好过啊。
而且看那妇人对她的态度,只是淡淡的,并不是十分欢喜,以后肯定更要谨慎行事了。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昭华便借口养病身体虚弱,一直躺在屋子里,哪儿都不去,连大门都不出。
只是找机会,听丫头们闲言碎语。
连廊上,两个小丫头坐在那磨牙,一个说道:要说二小姐也是可怜。原本就是姨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偏生二姨娘还不在了,往后就更没有个指望了。而且这么多年,二姑娘都没养在夫人跟前,哪里比得上三小姐天天在夫人面前奉承,哄得夫人欢心,自然要多给几分体面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楚
罢了、罢了。另一个丫头却不同意,嗤笑道:三姑娘是嘴甜哄得夫人欢心,可是,那也不过是面上的情儿。三姨娘虽然年纪不小,可是一月里头,老爷还是要去两、三次的,你当夫人会喜欢不成?万一,要是三姨娘再有了身子,嘿嘿,那就更不好说了。
前头那个丫头道:这么说,二姨娘死了,夫人没有了忌惮的人,对二小姐反倒是好处了?也对,一个姑娘家,不过是将来破费一点嫁妆银子,也碍不着夫人什么事儿的。
可不,你才明白啊。
是啊。前头那个丫头赞同道:看二小姐的性子还算柔和,只要乖乖的听风的话,想必日子还是好过的。咱们原本是三等丫头,要不是二小姐回府,也不能提拔上来做二等,那二等的月例了。
你这个眼皮子浅的!一月多三百钱就激动了啊。
你不稀罕?给我
两人叽叽喳喳的,说笑起来,话题渐渐扯远了。
昭华心下大概有了数儿。
她是姨娘养的,并且一直养在外头,没在府里。至于为什么?暂且不知,可能是父亲一夜风流,也可能是养了外室,再不就是做官任上收的姨娘,这个回头再慢慢打听就是了。
不过,没娘的孩子没人疼啊。
看外头的那两个丫头,这么嘴没把门儿乱说话,就知道欠调教,不是什么上得台面的下人。也是,对于一个没娘的庶女,嫡母还能如何心疼不成?不过是为了贤惠名声,随便安排几个丫头,给个面子探望一下罢了。
这几天,那冯氏可都没有再来呢。
你们两个在这磨什么牙?外头响起荔枝的声音,喝斥小丫头们,还不赶紧去干活?茶炉子也不热了,鸟儿也不喂了,水也不打了,是皮痒欠收拾吗?赶紧去!
吓得那两个小丫头赶紧跑了。
昭华原本贴在门边偷听她们谈话的,见荔枝来了,便悄无声息的折回去,又躺在了床上。刚刚躺好,就见荔枝推门进来,说道,今儿瞧着,二小姐的精神似乎好些了。
昭华点点头,是好一些了。
荔枝便道:方才我去夫人那边请安,夫人还问二小姐的精神头儿。说是二小姐若是好一些,可以下地,下午就过去一趟。毕竟二姨娘已经身故,二小姐又是二姨娘生的,总该去二姨娘的灵柩前上柱香,方才是礼数。
昭华忙道:多谢夫人恩典,等我缓缓,吃过午饭就过去给夫人谢恩。
不是每个正室,都会容许庶出子女祭奠姨娘的。
不管冯氏是真的贤惠,还是假装贤惠,大面儿上她站住了道理,就得谢恩。不然的话,就会显得庶出的子女不懂事了。
荔枝给昭华到了一杯茶,又道:夫人还说,二小姐从小跟二姨娘在外头,许多年不回来,家里的人都认不全。偏生姑娘是受了伤回来的,晕了这么些天,等下祭奠完了二姨娘,也该认一认家里的人了。
这话说得,倒好似只是顺道拜祭二姨娘,主要是去给家里人见礼的。
可见二姨娘没啥地位了。
昭华心知肚明,面上却是丝毫都不敢流露不满。等着喝了几口茶,便下了床,在屋子里略作活动,洗漱装扮。等着吃了午饭,便过去正院请安,心里一再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断不可露出马脚来。
若是冯氏知道她不记得事,指不定要乱说些事情,混淆她的记忆。
反正啊,往后只能谨言慎行,一步步走着看了。
好在冯氏虽然不太喜欢他,但也没有苛待她,这几日的饭菜还是不错的。今儿中午送来了凉拌豆芽、老鸭萝卜汤和香菇炒肉,还有两样点心。东西不多,但都是清爽可口的,庶女这样的舒服待遇,算得上是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