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那一年五月,宣家在京都的一处别苑,被人告发私藏兵甲。
梁悯派大理寺去查实,大理寺在别苑找到一处地下密室,密室里果然藏了数以千计的兵甲刀剑。
证据确凿,宣家百口莫辩。
梁悯禀雷霆之势,宣王连御前面圣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大理寺收监入狱。
梁悯的意思是,只追宣氏一族的罪,长公主身份尊贵,接回宫中看管,不必下狱。
奈何长公主情深执拗,铁了心要和宣家同甘共苦,自降身份,跟宣王一起入了狱。
宣祈姓宣,宣王嫡子,自然难逃牢狱之灾。
别苑那些兵甲,宣王毫不知情,宣祈知道,宣家遭了暗算。
身正不怕影子斜,宣祈在狱中曾天真的以为,宣家无罪,梁悯迟早会还宣家清白。
永元三年夏,六月。
宣祈在狱中,等到了梁悯的毒酒。
他亲眼看着宣王和长公主哭着饮下毒酒,耳鼻流血,惨死狱中。
宣祈悲恸不已,跪在长公主面前,哀声哭嚎。
紧接着,他被宫里的太监按住手脚,灌下了毒酒。
痛不欲生,头晕脑胀。
他以为,他要死了。
闭眼之前,他最最挂念的,是谢昭华。
也不知,他走了,他的宜姝,要怎么办。
再睁开眼,他躺在幽州节度使李瑜的府邸之上。
李瑜在大理寺安插了人,一番辗转,偷天换日,把他救了出来,偷偷运到幽州。
李瑜告诉他,栽赃嫁祸一事,是梁悯和谢太傅一手筹谋。
谢昭华握着王府中馈,谢家想弄到那处别院,轻而易举。
李瑜还告诉他,他和兖州节度使程裴,是赵国埋在齐国的心腹,赵王率五十万兵马,正压齐国边境。
若宣祈愿为赵国所用,助赵王吞并大齐,幽州和兖州三十万兵马皆归宣祈统辖,手刃仇敌,指日可待。
灭族深仇,不共戴天。
少年失魂落魄,沉着眉眼,颤着手,接过李瑜递来的兵符。
李瑜和程裴藏得滴水不漏,两州三十万大军,猝不及防去了齐国十中之三的兵力,齐国被打得手忙脚乱,节节退败。
赵军很快打到了京都。
赵国国君赵应安应允宣祈,京都皇城,由他来破。
他如愿破了皇城,取了梁悯的性命。
他没有心软,领兵屠了谢家满门。
梁悯临死前,瘫坐在龙椅上,讥笑着告诉他,谢昭华和江慎安,双宿双飞,一路私奔,逃去了漠北。
谢昭华是梁悯杀人的刀,宣祈自不会放过她。
屠尽谢家后,他马不停蹄,领兵追到了漠北。
他在漠北,果然寻到了谢昭华和江慎安。
他没给江慎安解释的机会,一枪夺了他性命。
起初,他舍不得杀了谢昭华。
他想把谢昭华带回京都,一辈子锁在王府,做他一人的禁脔。
偏偏,谢昭华不愿舍下江慎安,一心要带江慎安的尸身走。
谢昭华说,她和江慎安,生不能同衾,死也合该同穴。
他嫉恨极了。
谢昭华是他的妻子,凭什么和江慎安同穴而葬。
嫉恨烧将理智烧得一丝不剩,他握紧手中的银枪,狠了很心,直取了谢昭华性命。
……
他把谢昭华的尸身,带回京都,葬在了谢家陵园。
谢家人,不配葬进宣家的陵园。
谢家被屠时,一老妪抱着婴孩,拼死冲了出来 ,跪在他面前,求他留下谢家最后的血脉。
那是谢持昀出生不久的嫡子,谢仲修。
谢仲修满月时,谢昭华曾让他这个姑父抱抱他。
鬼使神差的,他留下了谢仲修。
永元三年冬,十一月。
赵应安吞并齐国,齐国更名齐都,由都主李瑜全权管辖,俯首称臣于赵。
伐齐一事,宣祈功不可没,水涨船高,李瑜封他为齐都大都护,统率兵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仅次于程裴。
大都护威风凛凛,风光无限,所到之处,拥护之人数不胜数。
一王姓世家动了心思,一次宴会,给宣祈送了个美人。
没想到,宣祈当场掐死了那美人。
第二日,给宣祈送女人的王姓世家被抄了家,罪名是贿赂重臣。
京都人人自危,无人再敢往大都护身边送女人。
宣祈倾尽心血,亲自教养谢仲修。
他告诉谢仲修,谢家是被齐国原来的皇帝梁悯害死的。
大都护权势滔天,京都无人敢告诉谢仲修真相。
宣祈亲自教他骑马射箭,诗词歌赋,把谢仲修当做亲生儿子培养。
不愧是谢持昀的儿子,谢仲修没让宣祈失望,文韬武略,皆不在话下。
宣祈带谢仲修一同住在归安院。
谢仲修在庭院练剑时,宣祈就坐在石椅上,饮着晾到七分的君山银针,静静看着他在树下练剑。
谢仲修练完一套剑后,会喜滋滋的扑到宣祈怀里问他:
“姑父,阿修练得怎么样?”
宣祈会笑着拍他的肩,拿起石案上的牛乳糕喂进他嘴里:
“阿修练得很好。”
宣祈以为,他亲自带大的阿修,会一辈子在他身边,不离不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