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2页
    她气得脚步都加速,很快就回到了家。
    *——*——*
    关鹤谣在山下农户家取驴时,正见那户人家在挑拣榆树钱,当家娘子说是晨起在村头树林摘的,新鲜得很。关鹤谣便买了一些,用来弥补这收获惨淡的挖野菜之旅。她出价大方,那人家惊喜不已,就又说还有榆皮面,问她要不要。
    这次轮到关鹤谣惊喜了。
    此世面粉自还没有筋性、灰度那些分类指标,只能碰运气买来。关鹤谣试着包过几回饺子,有时是成功的,有时面皮却软塌塌的,令她这个深爱饺子的北方人十分失望。
    而取白嫩的榆树皮晒干、碾碎得到的榆皮面有一种黏性,将其掺到面粉里,揉成的面团就有滑韧之感,非常适合包饺子。有了榆皮面,再也不用担心买不到合适的面粉了!
    她买了一些榆皮面,宝贝似的收起来留着包饺子,只是那榆树钱还要趁新鲜吃。
    年年春光铸榆钱。
    榆树钱本是果实,却先于叶而生。初生时鲜嫩可爱,又轻又薄,像莹莹浅绿的一串串小铜钱。关鹤谣先将清洗好的榆钱拌上少量油,如此可最大限度保住那碧汪汪的颜色,再一点点往里加干面粉,直到每一枚榆钱都均匀地沾上一层面粉。
    这是穷苦人家的救命菜,没什么讲究,直接上锅蒸就成。
    同时蒸的还有一道“咸肉蒸笋”,孟监司给的那条咸肉切了薄片,只加两勺酒和一撮糖蒸。直蒸得瘦肉粉红,肥肉晶莹,滴滴油脂浸到下面的笋片里,一揭锅就是满屋咸鲜。
    清香扑鼻的榆钱因裹着薄粉,并不粘连,可每一枚都被蒸得软烂。
    关鹤谣剁些蒜蓉拿香醋、香油一拌,往那榆钱饭上一淋,腾腾热气一瞬间蒸出蒜香,她险些把自己口水也一起淋上去。再配上肥而不腻的咸肉,又美味又顶饱。
    榆钱,余钱,不禁饱口福,还可讨口彩。
    关鹤谣和掬月一人吃了两大碗。
    虽然没有家财万贯,却能日食万钱呐!(2)
    关鹤谣吃得开心了,计上心来,把剩下的榆钱加了面粉和咸肉丁捏实,蒸成了窝窝头,给掬月明日带着,“你和毕二哥再买碗汤羹就妥了。”
    从这一日起,遇上合适的食材,她便会做一些给掬月、毕二带去当昼食吃。自家吃食可口一些,也能稍微省一些钱。
    毕竟关鹤谣说“下个月就可以凑够三十两”这话,是有安慰掬月的成分在。
    过了清明,银鱼和扇贝的数量和质量都将直线下降,再想享受这味鲜甜就要等秋风起了。而她又绝不愿以次充好,砸了这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名声。所以势必要再换菜品,好在她当前倒是有了大致想法。
    且先试一试吧,这般想着,关鹤谣就把新买的糯米泡上了。就算新品利润没有水产高,只要按部就班出摊挣钱,又有国公府那边兜底,六月之前还是能攒够钱的。
    此时她也是忘了——这世界上,向来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56章 新品遇冷、炸米花 她予以重望的松花团……
    关鹤谣准备再卖几天扇贝银鱼就换新菜单, 隆重推出第三代菜品——仍是一金一银两道常驻吃食。
    另外,再用松花粉做两道应时令的特邀嘉宾。
    那些松花穗子就显得愈发珍贵起来。
    关鹤谣把装松花穗的口袋扎紧,又做了个简易晴天娃娃挂在窗边。
    只因这松花穗要捂一晚再暴晒几天, 如此花粉开裂得彻底, 出粉率便高。
    那娃娃虽长相草率,以至于被掬月嫌弃作“上吊的小鬼儿”,但效果拔群。接下来几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大太阳晒得花穗蓬松轻盈,花粉纷纷绽了出来。
    关鹤谣便用细纱绷了个小筛子筛。
    松花粉实在太轻、太细, 一碰就洋洋弥散到空气中,关鹤谣再轻拿轻放还是损失了不少,整个人都笼在蒙蒙松花粉雾中, 晚间脱衣时都仍闻到松香缭绕。
    三大袋松花穗,就得了一坛松花粉, 她恨不得给供起来。
    松花粉备下了,木匠那边模子打好了,饧糖和坚果都屯足了,蒸的阴米也干透了……
    万事俱备, 关鹤谣带着掬月开启了新副本。
    常驻甜食两道——米花糖和琥珀桃仁。
    时令甜食两道——松花团和松花糕。
    *——*——*
    油锅大火烧热,关鹤谣下了一把莹润的阴米, 锅中马上涌起无数泡沫。伴着“嘶啦嘶啦”的声音, 不过数秒, 雪白开绽的米花从油浪中渐渐浮起,从锅边一圈圈向中心逼近。
    吕大娘子在一旁看得惊讶极了,“这孛娄、孛娄还能这样炸出来?”
    米花炸久了反而会缩,关鹤谣赶紧一边捞一边回她,“是啊, 这糯米是蒸熟了阴干的,一下锅就开,可酥脆了,大家快尝尝。”
    “小娘子这孛娄炸得可合她的意了。她呀,见到炒孛娄的就走不动道,非得炒一锅,还说是为了占卜。”刘老丈捋着胡子嘲笑老妻,“人家要么是农户占卜稻色,要么是小娘子占卜姻缘,你说你跟着凑什么热闹?”
    吕大娘子啐他一口,“占卜我下辈子能不能嫁个好的! ”话虽这么说,她一吃那米花又脆又香,仍是马上抓一把递给刘老丈。
    老两口说的“孛娄”,其实就是米花。
    时人或称之为“孛娄”,或称之为“熬稃”,前者以炒制时发出的声音命名,后者以其做法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