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荀瞪大着双眼,环顾神色或冷漠或鄙弃或厌恶的面孔,“每个人迟早都是要死的!我一条命,抵两条命,不亏!不亏!’’
蔡永平将宋连仁的家书递给亲兵,“你让人送回宋家罢。这封家书……是宋参将最后一封家书,理应回到宋家。”
正准备下令,将苏中荀抓起来,苏中荀却是从袖中飞快拔出匕首,狠力刺进心脏位置。
明明痛极,脸上却还在笑,一双眼睛紧紧看着楼桓之,“如果有下辈子,你……你能不能……能不能……’’
话未完,人已落。
第42章 又回京都
虽然苏中荀生前作了恶,但人已死,一切随风散,将人好生下葬,云归根本不会反对。况且,苏中荀好歹和楼桓之相识多年,楼桓之必不愿意,苏中荀死后连个坟头亦未有。
即便楼桓之狠得下心,由得苏中荀杀了宋连仁和云跃,但心里必定存有不忍。说不得还有悔意。
苏中荀死了之后,楼桓之脸上的笑容去了很多,他看在眼里,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倒宁愿楼桓之不要插手这件事。
有时候深想想,真不知道究竟是人心可怖,还是情之一字,害人太深。
而苏中荀死后的第三天,京都来的圣旨,到了靖军营。
这次京中来的圣旨,让蔡永平大惊——皇帝竟是下令撤兵回京!虽说冬日就要来了,不利于行军打仗,可古往今来,多少征战天下,都是持续数年的?
眼下攻打蒙国,加上路上行军日子,也不过才半年功夫,怎么就要撤兵回京了?便是算上攻打淼国的日子,也才近一年功夫。
且前不久太子还运送了粮草过来,显然也是有心紧着把仗打完的呀!难得大靖征战南北以来,还算顺遂,为何不乘势再接再厉?
这与拿下淼国,靖军班师回朝不一样。蒙国虽地广却城池少,且在蒙国遇到的难关并不算多,又有阿日斯兰带蒙军潜逃湘国的事儿,所以拿下蒙国所花时间远远少于预计,且阿日斯兰逃去湘国,他们紧追去湘国是自然之事。哪里会想到皇帝竟让他们先回京去……
难道说..京中有何异动?
饶是如何不解,圣旨已下,蔡永平得赶紧着手撇兵回京一事。
云归闻讯后更是纳闷,这仗打得好好儿的,怎么就要退兵,不打湘国了?该不会是皇帝的身子不行了罢?想来想去,觉得与此有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靖军怀揣着疑问班师回京。与早前从森国归京的时候有些相似,但仍有些区别。有的人是早盼着归家的,自然归心似箭。
但有一些却是想好好大展拳脚的,哪知头角未露,大军已经要回去了。这么一回去,攻打湘国怕就是明年的事儿了。
毕竟赶回京都,都已经是冬日了。再三军修整,可不就到了年关?
云归依旧在京都城门前改乘马。有了上回骑马游城,此次已经不大会因此而如何雀跃了。只是想着尽快归家,然后待在家中,好好陪父母过年。
他在想着,是否要开始暗示一下父亲、母亲,平日里灌输一些“男子与男子也可相恋”的观念。
毕竟,他不能总与楼桓之到处偷偷摸摸,瞒着父亲、母亲总不是个事儿,迟早都得坦诚相告,还不如早些准备,循序渐进,这样或许待得全盘拖出之时,父亲、母亲未有那么难以接受。
他还是+分希望能够得到父亲、母亲和云定的认可与支持。更希望他们能够接纳楼桓之,亲如一家。或许这些最后都只能是奢望,可他到底忍不住去企盼。
云归满怀心思,只知跟着众人走,两旁街上百姓说的什么,他也未有听进去耳朵。
此时的长歌楼上。唐家夫妇带着嫡幺女靠坐窗边,等着军队从远处过来。
唐家因着出了个婉贵妃,使得原本在京都里不算如何荣盛的家世更上一层楼。一听闻大军归京,早早就i丁好了长歌楼的二楼厢房。
头一次大军从淼国凯旋时,唐家起初觉着事不关己,未曾特意预定厢房。没多久听得楼桓之+分不错,动了将小女儿嫁过去的心思,想要带着小女儿去看,几处好的酒楼都已经爆满,总不能让他们自降身份去街上,就为瞧个八字还没一撇的未来女婿罢?
这次不一样。事情既然由婉贵妃和皇帝提了,皇帝也说等得楼桓之助他统一天下,便可赐婚,也就算是八字有一撇了,他们怎样也要早些亲自见见人,所以一听得消息,就连忙把厢房给订好。
今曰来了,都有些庆幸手脚快,不然可又要和上次一般,想看也找不着地儿了!街上百姓拥挤,便是想站在街上,也难找到放脚的地儿。
“汐儿,你待会儿可要看仔细了啊。”在唐夫人眼里,这个在她三十余岁才出生的幺女最最金贵。即便长女给她带来许多荣华富贵,但到底不如唐汐儿讨她的喜欢。
一来唐汐儿是在她以为年纪大怀不上时候有的,怀了后既是高兴又是担忧,怕
到时候生产时有危险。
哪里想到唐汐儿乖得很,出生时一点儿也没折腾着她,一下子顺溜出生。唐夫人已经有两个亲生儿子,所以见是个女儿,也完全不觉失落,反觉两子两女,就是两个“好”,是好意头,欢喜得很。
二来唐;'夕儿不止出生时乖,出生后也十分乖,安安静静,又自小懂得孝顺父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未及笄,唐汐儿就美名远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