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她叹气,大伯道:“叹什么气,这不正是按你的预想在发展么?”
黎夏把她的感受说了,这回大伯也沉默了。去年出去旅游,他们就去看了几个保存很好的、在开发旅游的古镇。
当时其实也很感慨,镇上最精华的两个大建筑都没保住。
“夏夏,没想到你一个年轻人也能想到这些。是啊,现在再想发展古镇,有点不伦不类的了。而且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方便,确实是把行政机构和农贸市场这些往外面搬迁合适。”大伯看眼黎会计,“两派确实是要争论许久才能出结果。”
黎会计道:“反正不管怎么样,对夏夏应该都是有好处的。要打造古镇、修滨江路的门面,她那里肯定在其中,要想弄个门面不难。就连我那里也都是要拆迁的。到时候夏夏你拿钱出来按市价购买,两个房子拆迁出来置换的门面都给你。”
黎夏道:“反正我先攒钱,不管是哪种方案都是需要钱来支撑的。”
真这么发展倒是也不错。按市价购买,哥嫂也无话可说。
大伯笑着点头,“对,不打无准备的仗。听说纸厂把年底聚餐都放你的餐馆了?”
当然不是人人有份,至少得是个小干部。所以黎夏那里坐得下。
不过,二位厂长这么照顾她生意,多半是因为供销社事件纸厂聚集起来的工人被劝阻,没有跟着去闹事。他俩受了上头表扬。
团年嘛,吃得可好了。188一桌呢,让黎夏赚了五六百。而且是给的现钱,不用等着开年了再去找财部兑现签单。
黎夏一早跟来点单的徐副厂长说了,小本生意垫不起。九百九十块呢!
本来就是为了答谢她,二位厂长便也同意了。
“是啊,还说以后有招待都上我那儿。”黎夏寻思92上半年纸厂依然红火,便高高兴兴接了下来。
大伯笑,“然后他们就把你的功劳抢了?”
黎夏笑吟吟道:“我又没在政府部门做事,能得实惠就不错了。不过,如果能在镇领导面前挂个号,有利于我今后的生意那自然是极好的。”
大伯点头,“嗯,他们没敢把我也直接抹掉。新的领导班子之前来给我拜年说起这个事,我和他们提了提你。”
不过,也没拆那二位厂长的台。花花轿子人抬人,他也是懂的。
他要是嘴多说破了那两位当时的约束无力,人家对付不了他,却能给他侄女找不痛快。没这个必要!
黎夏眼睛亮了亮,她其实一直担心自己拿着钱也抢不到农贸市场或者附近的门面的。
毕竟茶老板那么多,不差钱。万一谁想弄门面卖茶呢?要是有这个想法的人多了,她可竞争不过。
第47章
但如果在主管经济的镇领导那里挂上了号,事情就会好办得多。
“我还说了你有意开一个上海那样的自选商场。大力主张把重心往外移的罗镇长对这个很感兴趣。毕竟做好了,也能算在他搞经济建设的政绩里。回头门面的事估计他那里会很说得起话。因为农贸市场的工程肯定是经他的笔批出去的。不管政府有没有份,他都说得上话。”
黎夏想了想,“那要弄成政绩工程,一百来个平方领导能满意吗?”
大伯现在也知道他儿子虽然去年最差钱的时间过去了,但今后发展也是要不断拿产业去银行做抵押的。
所以这会儿他也不敢大包大揽说‘让你明哥借给你’的话。万一到时候不凑手呢?
黎会计道:“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饭吧。第一步,步子不要迈大了。”
黎夏点头,“嗯。”
说过他们就出去了,大伯也不好冷落别的客人太久。
黎会计一出去,就被沾亲带故的人围住了打听。他工作几十年,也不是真的不会打太极。反正就说大伯关心黎夏的小生意,夸她走在别人前面去了。
于是话题又转到了国家和集体的企业是不是真要打破铁饭碗上头去了。老镇长这么看重黎夏自主创业,看来是真的了。
黎夏不担心她老头子应付不了,溜溜达达的去后院逛了。
到了后院发现大伯家把她的玻璃暖棚放大照搬了一个,里头不少盆栽的鲜花。还有一盆香葱和几盆绿叶菜。
今年冬天,黎夏确实靠这个特色多了一部分生意。算是抵消了一部分供销社事件造成的居民、农民消费欲望降低的影响。
不过12月的利润依然只有1700。好在1月有厂里聚餐的那一单,利润达到了2500。
其实如果超市能一开始就做大些,她还是想做大些的。不然跟个大杂货铺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可是,哪来那么多钱?
她走到假山的池边去,天气冷了,金鱼都不浮上来了。
“夏夏,原来你在这里,我正好问问你。”堂嫂从洗手间那边过来。
“什么?”
“那天爸回来说起,我就找给你做暖棚的师傅也做了一个。可我们这不管是花还是菜,都没你那里种得好。单是因为你那个表姨会侍弄么?”
原来只是问这个。
“我晚上把小火炉备上放里面给升温的。只能晚上啊,白天有人的时候玻璃棚密封着,怕一氧化碳中毒。”
堂嫂点点头,“原来是这样。那我今晚就照这么弄。”
“表姐——”之前说黎夏是‘卖面的’那位也从洗手间那边过来。原来是表姐妹结伴来上洗手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