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都四面敞开,坝前种几棵梨树、李子树或者万年青,也有的搭架子种南瓜、黄瓜或者豇豆。
周萍家院子种了两棵梨树,一左一右,长了有四五米高。
这段时间正好是开花季节,满树都是小簇小簇的白花。
不过风一吹,花落了一地。
蒋惜在院口站了几秒,抬腿走进院子深处。
陈越紧跟其后。
周萍倒水时瞥到两人,急忙招手:“来了?快过来,就等你俩了。”
蒋惜走近周萍,低声叫了声萍姐,问她:“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周萍手指了指地上那堆没处理好的食材,吩咐她:“先帮我把香菇、生菜弄一下。”
蒋惜点头,接过周萍递过来的陶瓷盆,扯扯裤腿,蹲在地上清理蘑菇。
陈越将啤酒搁在桌上,站在原地看蒋惜熟练地处理。
李兵从屋里出来撞见院子里的陈越,急忙开口打招呼:“陈老板?”
陈越回头看看李兵,淡淡开腔:“叫我陈越就行。”
李兵思考片刻,爽快答应:“行。按年龄算,我年纪比你大,喊你一声陈越也不算占你便宜。”
“来了正好,我刚好有点事想跟你商量。”
说着,李兵搁下手里的串,随手拿起一条长凳大步迈到陈越身边,领着他走到梨树下,搁下板凳邀请他:“坐着说?”
陈越点点头,顺势坐下。
李兵也跟着坐在陈越旁边,他半弓着腰,手放在膝盖搓了搓布料,斟酌着开口:“是这样的,村里下午开会通知了村民修路的事。”
“大部分村民对修路的事是比较赞同的,就是有少数几个思想比较固执的人不大愿意。”
“本来计划是主路要在原基础上加宽三米,没有通路的地方也要修两百多公里。”
“村里私下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那几个不愿意修路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占用他们的田地、山林。这几户人大多是老人,儿女都在外面打工,过年才回来一趟,他们的意思是说他们年纪大了,修马路来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
“这些人都是在地里干了几十年农活的人,几乎是靠天吃饭、靠土吃饭。不想占用田地这事我也能理解,但是他们几户都是必经之路,改路也行不通。”
“修路这事青田上下折腾了好几年,好不容易提上日程,总不可能因为这几户放弃。我跟村长的意见是我跟他亲自上门去劝说那几户,看能不能有别的办法,您觉得怎么样?”
陈越听完,沉思片刻,耐着性子询问:“这几户挨一块的?”
李兵叹了口气,摇头:“那倒不是,分散的。有两户是青田上村的,有两户是下村的,还有一户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穷得叮当响,这户有点棘手。”
“这户女人前两年出去打工跟人走了就没回来,老的两个病死,男的天天酗酒打人,家里还有个十几岁的姑娘上初中。”
“这姑娘好像就是蒋老师她班上的。好像叫周小敏,前两天我媳妇还跟蒋老师去家访过。听我媳妇说蒋老师还被男人用酒瓶砸伤了脑袋。”
“哎,对这种长期酗酒的人我们村里也怕。要是闹起来,怕出事了,村里招呼不住。”
陈越听到蒋惜脑袋被砸的时候,下意识掀眼看向不远处的人。
蒋惜丝毫没受影响,安安静静蹲在台阶,认真清洗她手里的生菜。
菜盆装了大盆水,洗菜时荡出好几滴。
她卷起衣袖,露出纤细的胳膊,手放在菜盆,动作娴熟地清洗叶子。
陈越盯着她看了一小会,收回目光,滚滚喉结,神色淡淡问:“喝酒喝几年了?”
李兵想也没想说:“少说也有三四年。我估摸着身体都快喝坏了。家里生计全靠贫困补贴或者仰仗他家姑娘干活,男人也常年不做事,能不废吗。”
陈越若有所思阖了阖眼皮,主动提议:“这户住哪?我去跟他谈谈。”
李兵一脸诧异:“你去?”
“路程确实有点远,路也陡,上去要么走路,要么坐摩托。要是上去,来回也得耽误一天。我是觉得不太合适,你看?”
陈越与李兵对视一眼,肯定道:“去看看再说。能谈拢最好,谈不拢再想别的办法。”
李兵拍了拍大腿,承诺:“那行,你决定好了,我跟张村长陪你一块上去。”
陈越答应:“行。”
—
聊完,李兵起身去烤肉,陈越在原地坐了几分钟,到旁边打了个电话。
蒋惜洗完生菜,将盆里的水泼在地上,起身去厨房帮周萍。
徐清剥完蒜,也跟着跑进厨房。
三个女人在厨房各忙各的,谁也没打扰谁。
忙活半个多小时,终于吃上烧烤。
周萍在院子支了张八仙桌,挪了几条两人座的板凳,又将调好的料汁搁在桌上。
徐清独坐一条板凳,周萍坐蒋惜对面,陈越落坐在蒋惜身边。
李兵将烤好的排骨、五花肉、鸡翅、羊肉串全都豪气地摊在烤盘,招呼大家自己动手。
蒋惜挑了串鸡翅,沾上酱汁,张嘴轻咬。
鸡翅太烫,她一口下去,直烫嘴。
她吐了吐舌头,继续咬。
陈越见她被烫,给她倒了杯凉开水搁在她右手边。
周萍开了四五瓶啤酒,一人一瓶。蒋惜没注意到手边的凉白开,直接拿了瓶啤酒仰头灌了几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