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杨母在楼下大喊了一声:“钦钦啊,你和小封收拾好了吗?”
“还没有。”杨奕钦走到扶手边上,“刚刚跟我爸聊天呢。”
“杨建国!”杨母大声喊道,“别耽误你儿子和你儿媳妇收拾东西,没事就下来帮我做饭,村长还在楼下等你呢!”
话音一落,“碍事”的杨父和“儿媳妇”封霖都沉默了。
村长?
杨奕钦看向院子里,发现有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站在下面,身边也跟着一条狼青犬,跟杨父的爱犬应该是一胎生出来的,大小和体型都很像。
除了他之外,还有其他三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以及两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他们应该都是巡逻队的人。
杨父轻拍狼青犬的脑袋,见它听话半蹲,就走到了卧室的床边。
他检查了一番地暖的分水器,确定没有问题后就打开了上面的旋钮,随后转身嘱咐杨奕钦和封霖说:“供电虽然断了,但咱们家的地暖,可以烧灶台的时候顺便自己烧了。不过为了节省煤炭和柴火,只有两间卧室打开了地暖开关,一层的大客厅自己烧了个大点的火炉。你们这间卧室的开关我打开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应该就不会这么冷了。”
杨奕钦问:“柴火是从外面砍的?”
比起耗电来供暖,现在村里的人多是自家安装了暖气片或地暖盘管,然后利用做饭的土灶燃炭烧火来当热源,因此家家户户存了不少煤炭。
但村里的树木都是各家种的果树和乘凉木,村外又是成片的田地,除此之外就是小路边上的白杨和柳树,唯一的树林是专门种来当家具木的,远在三公里外的地方。
“就是东边的树林,在下雪之前砍的了。”杨父解释说,“世道一乱,大家就什么都想囤一点,不然心里不踏实。”
杨奕钦关心地问:“出村那么远,没人出意外吧?”
杨父摇头:“咱们村子离城镇太远了,周围都是成片的田地,除了村里的丧尸就没有其他威胁了。”
杨奕钦笑了笑:“咱们的地理环境真不错。”
“也有其他麻烦事,明天有机会带你们去看看。”杨父拉住了狼青犬的绳子,说,“我先下楼了,不然你妈又该念了,你们赶紧收拾好就下楼。”
两人点头。
杨父便带着狼青犬下了楼。
杨奕钦将双人床上的塑料布拆了下来,闻了闻被褥的味道,嗅到一股清洗晾晒后的气息。封霖将客厅角落的塑料袋拿了过来,从里面掏出来两条冬被,放到了床上。
随后,两人又将直升机上的大部分衣物、生活用品、食物都搬到了屋里,将它们都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之后的几个月,他们都将居住在这间小套房中。
收拾好一切,屋里稍微有了一点温度,他们带着猫小六下了楼。
村长等人已经离开,杨父正在帮助杨母准备晚饭,手里提着一只刚刚用开水烫过拔毛的鸡。杨母正在往灶台里面添柴,不忘继续翻炒大铁锅里面的肉菜。
杨奕钦快步走了过去:“我也来帮忙。”
杨母笑看他:“你能干什么?去,带小封好好转转咱家院子,别给我添乱。”
杨父提着鸡嘱咐说:“要不这样,你们把前院和侧院菜园子的大棚给搭起来,大棚的支架已经基本弄好了,就差铺上塑料布和稻草了。”
杨奕钦有些疑惑:“蔬菜没冻坏吗?”
杨父解释:“有些蔬菜好像更加抗寒了,大部分都没有受到暴雪的影响。”
“我明白了。”杨奕钦应下,“正好,我和封霖很想学怎么弄大棚蔬菜。”
杨父笑了:“我看你什么都想学。”
杨奕钦领着封霖和猫小六,先通过侧门走到了前院。
前院的面积很大,足足有三百多平米,院子三面都背靠农户家的墙壁,另外一面朝向村子的水泥路。杨奕钦还记得,朝向水泥路的那一面原来只砌了一米多高的砖,现在矮砖墙上面又加了一道一米多高的铁网。
这里的冬天不适合种植蔬菜,分成一块块的田地里,种了不少抗寒的韭菜、菠菜、小白菜、葱、蒜苗和萝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覆盖了这些蔬菜,现在积雪已经被清扫到了墙角,冻伤的蔬菜看起来只是有点蔫巴。
阳光大棚的简易骨架已经搭建了起来,塑料和稻草布堆叠在一旁,只等将它们铺平在支架上。
看样子,杨父为此费了许多功夫。
杨奕钦和封霖一人扶梯一人搭棚顶,配合默契动作迅速,前院菜园的大棚很快就搭建完成。
侧院的面积只有一百多平米,里面搭建了一些木架子,看起来是想种植番茄、豆角、茄子之类的蔬菜,不过这里还没有种下菜种,也可能之前已经收获过一茬。
两人按照支架的框架,将侧院的太阳暖棚搭建好。
回到正院,院子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他们总觉得恍若隔世,仿佛很多年没有感受到这种来自家庭的烟火气息了。
杨母掀开门帘,朝他们忙招手说:“忙完了就去洗个手,准备吃晚饭了,再不吃天就该黑了。”
为了迎接杨奕钦和封霖,这顿晚饭前所未有的丰盛。
精米饭、炒腊肉、炖整鸡、红烧肉、猪肉粉条……就算是在末世前,这么一顿饭都是极为丰富的,称得上是年夜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