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挽答道:“二十四了。”
二十四年前,唐奉辕尚在京城为官,也确实没听说过有这么个儿子。
皇帝便放了心,又打量起唐挽来。初时觉得相似的地方,也渐渐淡了下去。想必读书人说话,都是这幅神态。
“朕听说,你一人说退了敌军。这张嘴,倒是比朕的千军万马都好使。封你个兵部侍郎,如何?”
兵部侍郎,从二品的官职。唐挽心头一凛。常言道“登高必跌重”,皇帝怕不是要捧杀了她。
“臣资历尚浅,不敢受。”唐挽顿首道。
“朕用人,一向是看才学,不看资历。你是个能人,难道不想为朕效力么?”
“臣无能,治理一个县城尚觉得力不从心,又如何能担得起兵部的重任。”到了这个时候,唐挽干脆把心一横,说道,“请陛下准许臣还回花山去。臣在那儿办了个书院,还要教学生们读书呢。”
回京城的机会自是难得,可性命一样要紧。被皇帝这样苦苦盯着,还不如回到地方,再跟他耗上几年。
“你这是,抗旨?”
唐挽连忙顿首:“臣不敢!”
皇帝哈哈大笑,道:“朕看你敢。”
苏榭和林泉南,皇帝好不容易招揽的两个忠心耿耿的臣子,都毁在唐挽手上,她还有什么不敢的?她胆子大,自然是有所依仗。皇帝微微仰起头,看向空旷的大殿之外。
你到底是谁的人?是徐阶,还是闫炳章?
不急,且看谁会来救你。
皇帝不再说话,转身上了蒲团,向着三清圣像静静打坐。唐挽仍旧跪伏于地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只觉得胳膊和小腿都开始失去了知觉。
等得时间越久,唐挽的心思便越清明。说到底,她是有功之臣,皇帝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是奈何不得她的。文武百官都看着,总不能滥杀无辜。那皇帝这一出,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唐挽心中悚然一惊,难道是冲着徐公?是了,皇帝的怨气都在内阁身上。这时候,徐公若真的来救唐挽,便等于揽下了天子的全部怒火。
只希望徐公不知道自己被带进宫了。就这么陪皇帝耗着,耗到天黑,没有人来,他总要放了自己。唐挽想。
“陛下,徐阁老进宫了。”宦官的声音传来。
皇帝微微睁开眼睛:“过来了么?”
“那倒没有,”宦官说道,“徐阁老往内阁去了。”
唐挽微微松了口气。
太阳一点一点向西沉去,大殿中的影子也被拉得越来越长。唐挽偷偷按了按自己的小腿,已经半点直觉也没有了。她微微倾了身子,靠手臂卸去身体的重量。只希望不要把膝盖跪废了就好。
皇帝已入了内室,殿内只剩了唐挽一人。她悄悄看向殿外,只见太阳仍悬挂在城墙上方。距离入夜,时间还长。
唐挽心下一叹,好个狠心的君父。
忽然一阵脚步声传来,宦官进入大殿,经过唐挽身边,朝着内室走去了。紧接着声音传来:“圣上,闫首辅求见。”
皇帝闻言,微阖的双目倏然睁开,薄唇抿出一个凌厉的弧度:“让他进来。”
闫炳章须发皆白,颤颤巍巍走入大殿中,跨过门槛的时候,身子有些踉跄,还是迎候的宦官上前搀了他一把:“元翁小心。”
“有劳陈公公。”
闫炳章整了整衣袍,又正了正官帽,从袖中掏出一卷纸来,双手捧着,无比恭敬地在唐挽身边跪下:“皇上,臣来给太上老君献青词了。”
皇帝自内室中缓步而出:“还是闫首辅恭敬勤勉。”
宦官接过闫炳章手中的纸卷,小步上前献给君王。皇帝翻看着青词,微微点头,说道:“首辅的文采,放眼整个朝廷,也未有能与你比肩的啊。”
宦官搬来了高脚凳,扶着闫炳章坐了下来。唐挽的目光匆匆投向他,可闫炳章却好像并未看到唐挽似的。
闫炳章拱手道:“启禀陛下,这些青词并非都出自臣一人之手。还有其他几位官员想要侍奉神明,也写了青词交给臣,托臣面呈陛下。”
“哦?”皇帝饶有兴味,仔细翻看着手中的青词,笑道,“的确,有几篇的笔法用墨都与你略有不同。不过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啊。啊,这一篇,是闫凤仪写的吧?”
皇帝说着抽出一篇来。闫炳章笑了,道:“陛下慧眼如炬。小儿才疏学浅,不要辱没了圣听就好。”
“你那儿子很不错,也很能干。”皇帝说着,又从中找出几篇来,道,“这几篇倒是看不出来。是谁写的?”
闫炳章说道:“就是彭城退敌的那个特使,唐挽。”
他说的如此从容随意,就好像此时唐挽根本不在场似的。连唐挽自己都反应了一下,确认闫炳章说的就是自己没错。
“是她?”皇帝抬手,指向仍跪在一旁的唐挽。
闫炳章好像这才发现唐挽的样子,低头瞧了瞧,问道:“唐特使什么时候来的?”
皇帝挑眉,单手撑着头,斜靠在椅子背上,一副等着看戏的模样。
唐挽微微抬起头,答道:“从首辅大人家出来,就到这儿了。”
皇帝自然知道人是从哪儿来的。他只是拿不准,唐挽到底是徐阶的人,还是闫炳章的人。
这一下,他似乎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