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判断,钱太后是真心想让年轻人自己去娱乐,周太后则是身在钱太后宫里处处不自在,巴不得寻个名目趁早走,但又没有理由叫帝后嫔妃簇拥着她回仁寿宫,只得也装大度放过大伙了。
皇帝也便从善如流地领着后妃们回了乾清宫。
从皇帝到最低级的嫔妃各有各的卤簿,最低品级的嫔妃也要坐四人抬的轿辇,有两个宫女随行,皇帝皇后则各自坐八人抬的大轿,随行的人一堆。这些人加在一起就是一大群,从清宁宫转移到乾清宫,真是蔚为壮观的一大长队。想象着将来皇帝的嫔妃越来越多,汪直觉得到时的队伍恐怕队首到了乾清宫时,队尾还在清宁宫排号呢。
掌灯时分,在乾清宫开了大宴。汪直近日才见识了古代宫廷大宴,这里还实行着分餐制,皇帝和妃位以上的后妃每人一席,其余的小嫔妃两人一席。
席面是吃一看三,就是说桌上的菜肴只有四分之一是吃的,其余的都是摆设,名为“看席”。比如会有些形状方方正正的糖糕、做成桃形、花瓣形的面点在盘子里堆成小塔状,每张桌上都放几份,但没有人吃。人吃的那部分菜每次只上两盘,隔一阵再上两盘,把之前的两盘替换下去。
吃的时候还要分宾主位份轮流敬酒,说吉利话,来回要好几轮,“酒过三巡”就是这么来的,真正花在吃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汪直觉得这样的宴会简直就是一种礼仪流程,根本算不得吃饭,一点聚餐的气氛都没,想吃饱都难。跟现代围桌吃火锅相比,这些古人真可怜。
宴会快结束时,张嬷嬷悄悄拿过来一个描金雕漆小圆盒,里面盛着一整盒玫瑰馅儿金饼,对万贵妃说:“这是汪小公公看娘娘在大宴上吃得少,怕娘娘饿着,特意叫人送来的。”
汪直就站在旁边,听后十分意外。确实是他看出万贵妃在大宴时吃得少,今天又是中午晚上两顿都吃大宴,刚才就去问张嬷嬷需不需要给万贵妃拿点点心顶顶饿。可他只是那么一问,最终拍板的还是张嬷嬷,张嬷嬷竟然连这点事也不居功,上来就说是他的主意,这……只是因为厚道么?
万贵妃却是一听张嬷嬷这话就明白了,她平日里很不喜欢下人们自作主张,无论什么事,但凡是她没有吩咐,下人就替她做了主的,都可能会引她不悦。这两年下人们知道了她的秉性,像这种她没要、下人就送东西给她的事都不会有,张嬷嬷直说是汪直让送的,哪里是不居功?只是不想担责任罢了。
万贵妃笑盈盈地揽过汪直来道:“难得你惦记着我,今日两餐大宴,我确实吃不惯,正馋着自家小厨房的点心呢,你便叫人送来了,真是全昭德宫都没人比你更贴心。”
瞥眼看见柏妃正撒着娇跟皇帝斗酒,别人也都被吸引了过去,万贵妃迅速拿银筷夹起宴席上的一块盐酥鸡翅,塞进了汪直嘴里,笑着小声问他:“好吃么?”
汪直嘴里已经出不来声了,只得连连点头“嗯嗯”。那块鸡翅是翅中,肉是炖煮过再裹了面炸的,外焦里嫩,一咬就淌汁儿,两根骨头已经抽出去了,替换地插了两根竹笋丝,又嫩又脆,嚼着咔呲咔呲的,真的是极品美味。
他还当宴席上的菜都是中看不中吃的,这下才知道自己错了。嚼着这口鸡翅,他的幸福指数噌噌地暴涨,小脸上满是陶醉。
万贵妃看得直笑,一眼都没再去看张嬷嬷。体察到下人们的小心思,她总会觉得好笑:你们想讨好我,又想趋利避害,处处玩花样,那就来试试吧,我倒要看看你们能有多深的道行!
这么一比,倒是汪直这孩子才真正心疼她,没有那么多替自己打的小算盘,之前就听皇帝对她说过:“汪直这小孩子心思纯善,既懂事又疼人,十分难得。”
万贵妃信得过皇帝看人的眼光,自己也确实看得出来,就更想加倍地宠汪直,也好让其他下人看看,到底什么样的忠心才更合她的心意。
元宵节后宫里同样有灯会,就开在西苑的太液池东岸一带。早在月初那几天饮宴当中,汪直就听见过柏妃她们谈及逛灯会,简直是无限憧憬,昭德宫的宫女们说起来也同样很期待,有知道到时不能随行前去的,就都很沮丧。
对此汪直并不很理解,西苑而已,就是现代的中南海,从故宫跑到中南海去看灯,又不是出宫,有那么值得高兴么?可怜这些白头宫娥常年被关在宫里,就连这么点小乐趣都要看得天大。
等到他真跟着队伍去到灯会上,才觉得这样的热闹确实值得来凑一凑。太液池边上各式彩灯组成一条灯廊,比起平日里在宫中绣花聊天饮宴打双陆那些小娱乐,来逛一圈这样的灯廊确实有意思多了。
三宫六院里的体面下人,除了极个别留下看屋子的之外几乎都来了,只是在后妃们游览的时候,宦官还是要退远些,只留宫女在近前随行,这时候汪直当然又是宦官里唯一的异类,万贵妃把他带在身边,还特意嘱咐刘嬷嬷领着他,免得人多把他给挤丢了。
刘嬷嬷一路指着灯让他看:“瞧这是荷花灯,这是芙蓉灯……”
汪直觉得“荷花灯”并不像荷花,“芙蓉灯”也不像芙蓉。古人就是这样写意,曾经别人让他去拿个“海棠纹”的茶盘,他茫茫然不知哪个是。等被人指出来了,他才觉得:那哪儿像神马海棠啊?只是稍有点花瓣形状的圆盘子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