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肃夙敌奥相清障碍 闻政变欧君
西元1663年10月包括台尔果曼在内的数十名奥斯曼贵族及高官在伊斯坦布尔发动了武装政变。臂缠红带的政变士兵高喊着苏丹万岁的口号一路攻进了内城。然而伟大的苏丹却并没有响应忠臣们的呼唤。仅过了一个多小时穆斯塔法便手持着苏丹的手谕率领着苏丹的近卫军镇压了这支妄图解救苏丹的军队。并在随即的一天一夜中捕杀了大量参与政变的王公官僚。不同于科普鲁鲁早年在奥斯曼前展开的历次清洗,1663年的这一次政变更像是一场短暂而又迅猛的风暴。其时间虽不长。但牵涉到的高官却比科普鲁鲁之前历次清洗的都要来得多得多。故而后世的史学家们通常都会习惯性的将这场发生在10月的短暂政变称为“科普鲁鲁的回光返照。”
姑且不论“科普鲁鲁的回光返照”这一称呼有着怎样的一语双关的意味。至少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这场席卷奥斯曼上层的风暴远比印度洋上发生的战争更引人注目。因为它就像是一面魔镜将原本掩藏在奥斯曼强盛外表下的另一面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毫无疑问奥斯曼现在已是外强中干。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下去,胜利女神很快就会向我们露出迷人的微笑。而这也将是基督世界对野蛮世界的最大一次胜利。”波兰克拉科夫的华威城堡内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世趾高气扬的鼓动着自己的盟友。这位精神充沛的国王自打从他表妹克里斯蒂娜女王那里继承王位后,便横刀厉秣扩充军备四处征战。若非有波兰人的殊死抵抗以及后来奥斯曼人的大举入侵。这位年轻的国王现在很可能已经完成了统一波罗地海的大业。
“阁下的预计也太过乐观了吧。如果奥斯曼人真像阁下说的这样不堪。我们早该收复匈牙利了。更何况科普鲁鲁已经肃清了车内的反对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位奥斯曼的大维其会在日后采取比现在更为强硬的手段。”说这话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波德一世。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匈牙利国王。显然目前联军在匈牙利的表现让这位皇帝十分不满。
然而古斯塔夫十世却丝毫不买神圣罗马皇帝的帐。却见他自信的反驳道:“可据我所知正是因为科普鲁鲁已无法有效的掌控奥斯曼的局势,才会像现在这样使用最激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不是吗?”
“我可不管科普鲁鲁怎么想。我只知道我们现在花在这场战争上的钱已经够多了。我们需要的是一份有实质意义的和约。而不是虚幻得不知什么时候降临的胜利。”利奥波德一世的话语同样显得不容质疑。
正当两人针尖对麦芒时,却听长桌的另一端响起了一个沉闷的声音:“两位不要激动。今天大家来这里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开口劝说两位国王的是王西班牙帝国的国王、哈布斯堡王朝的当家人卡洛斯二世。当然他还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老丈人。不错,眼前的这场会议可以名副其实的堪称“王的聚会”。到场的不仅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以及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还有波兰军队总司令索别斯基和法国特使科尔贝尔。索别斯基现在虽然还不是波兰国王,但鉴于其在抗击侵略军(先是瑞典后是奥斯曼)中的出色表现。波兰议会已然决定在战争结束后奉索别斯基为波兰国王。因此这位波兰元帅此刻也可以算做是一位准国王了。
如此算来此刻城堡内唯一一个异类就剩下了科尔贝尔。虽然身为路易十四的使者但科尔贝尔显然还是同这样一场高规格的会晤有些格格不入。事实上当古斯塔夫十世等国王得知路易十四只派一个宠臣来参加会议。私下里无不咒骂那个狂妄的法国小子目中无人。利奥波德一世甚至还一度拒绝参加会议。理由就是他不愿意同一个靠告密爬上高位的下等贵族坐在一张桌子上。不过在卡洛斯二世的周旋下一干人等最终还是坐在了一起。只不过碍于各自的身份。房间里的每一个人的表现也是各有千秋。
卡洛斯二世虽然素以骄奢昏庸著称,但哈布斯家族的实力却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不敢小窥的。因此这位西班牙国王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各方之间的调解人。而古斯塔夫十世与利奥波德一世显然都是不肯屈居人下的霸者。双方在领土上的纠缠让两人始终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因此人们只要一见到这两位国王同时在场,总免不了见识一番王与王的唇枪舌战。
相比这两位咄咄逼人的国王。索别斯基和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就显得要低调得多。索别斯基作为波兰元帅在两年之前还在同眼前的古斯塔夫十世作战。他十分清楚弱小的波兰就算摆脱了奥斯曼人的阴影,迟早也会成为其他欧洲国家竟相急夺的猎物。更何况瑞典现在还占领着波兰的大片土地。因此虽身为东道主索别斯基却一直保持着沉默,并静静的观察着其他人一举一动。至于沙皇米哈伊洛维奇更是纯数耿凑数的。无论是从军事实力上,还是在外交上沙俄此刻都没有什么筹码来同他的“盟友”们讨价还价。于是哈伊洛维奇便也自觉的默不作声系听尊便了。
然而本该在这些国王面前保持恭敬的科尔贝尔却反倒是显得颇为的活跃。待见古斯塔夫十世与利奥波德一世起了争执。他便顺着卡洛斯二世的劝说开口道:“两位陛下说得其实都有道理。就目前的局势看来奥斯曼人在南方的印度洋上遇到了大麻烦。不过这还不足以让艾哈迈德退兵。毕竟这次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肃清至少在表面上巩固了他们家族在奥斯曼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