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0页
    “嗯?”五花肉发出了疑问的声音。“你能再说得明白点吗?”
    “没你的事,你不用懂。”
    这是美女斗法,对一个瞎子来说太难了。
    不过虽然封琰病情稳定,夏大老爷今天被动了五花肉,多少还是激出一分火气。
    “我且考考你。”
    她把琵琶放到一边,左手托着丝帕,右手托着已经破了的香囊,对着封琰道,“你可想好了,你掉的是这个破香囊,还是这方锦丝帕?”
    她说话时眉梢刚好沾了一片亭外飞来的雪花,玉羽眉下清湛而幽宁的眼睛里像是装满了他似的。
    封琰哪一边都没有接,眸底一暗,伸手把她整个人捞到膝上:
    “我掉的是这个夜猫子。”
    第103章 挑衅
    “可恶!”
    瓷瓶哗啦一声摔碎在地上, 满地瓷片里,小侯爷常灏愤恨交加,一脸怨毒之色。
    “我常氏祖上世代贵胄, 出过三代皇后, 论血脉也是不输他的!他是个什么东西, 一个废妃的皇子,本就该死在外面的, 凭什么得了这般运道, 还能娶到瑶兮……”
    一提到朱瑶兮,常灏便好似痴了一般,回到卧房里,小心翼翼地抱下桌上的“红线娘娘”,一边用系着红绳的手抚摸着, 一边猛嗅几口,随后脸上便出现了陶醉、迷幻的神色。
    “瑶兮……瑶兮,你若是回到天宫该多好, 便是不嫁给我,也莫要嫁给那封家的莽夫……”
    不一会儿,常氏的家臣引着一个燕国臣子走了进来。
    “哟,小侯爷, 竟这般失意吗?”燕国臣子笑道。
    常灏醒过神来, 将红线娘娘放到一边:“你莫来嘲笑我, 今日那魏主嚣张之态你也见到了,瑶兮此去魏国, 岂能安稳?!”
    “公主出嫁大魏, 北燕、鞑靼等诸国的男子哪个不是失意人?我自然也晓得小侯爷的心情。”
    一想到此, 常灏满眼不甘, 恶狠狠道:“他魏国行在护卫不过千余,我爹若肯放了手里的兵符,我便能把那姓封的丢进江里喂鱼!”
    北燕官吏捋须道:“倒也不是不可以……”
    常灏眸光一利,道:“你要助我?”
    “我可没说助小侯爷,就是打个比方……打个比方啊。”北燕官吏笑道,“小侯爷今年二十有六,我主且不说,魏主这年纪时,早已坐稳了江山。而小侯爷分明贵为嫡长,却万事难以自专,饱受家族宿老压制,也难怪公主转而答应嫁给魏主。”
    “为了瑶兮我什么都愿做!”常灏一把抓住那人的衣领,一副理智全失的样子,面容扭曲道,“不就是富贵险中求,一旦我提了那魏主的人头去北燕,汝主便再没有理由不将瑶兮嫁与我了吧?”
    “自然,便是封个并肩王也使得。”北燕官员“小侯爷若是下了决心,我北燕也暗中藏了两千甲士,皆可相助,只是东边还有魏军和三江会对峙,为免激怒魏国,我们正好可借三江会的名头行事……”
    ……
    行馆这边,魏臣翘首以望到了天黑,才盼到封琰出来。
    “陛下好不自在,土匪都在百里外出没了,竟还如此镇定。”
    接亲团里多是魏国文臣,享受了几年安逸,听见百里外有匪患就坐立不安,等了许久才等到封琰出来,以阁老贺公为首的文臣们自然满腹怨气。
    封琰瞥了他们一眼,并不接茬,问亲军道:“匪人到哪儿了?”
    “最新回报,五十里外,夜里不能尽数探得,据估人数众多,应当不下两千凶恶之徒。”
    贺公更加焦虑:“行在也不过千人卫队,倘若匪患到了跟前,岂不危矣?今日又得罪了常氏,这……”
    他话音一落,便有亲卫统领来报:“陛下,我等听闻匪寇将至,命常氏出兵截击,然常侯那边迄今未有回音。”
    众臣纷纷色变,贺公更是惊怒交加:“他们要什么?”
    “听他们小侯爷说,陛下万军不挡,自能保全。那三江会为陛下而来,常氏若出兵只怕往后受其报复,是以犹豫不决。”
    “他们有什么条件?”
    “那小侯爷说,可以先将昭妃交给他们保护……”那统领越说声音越小。
    群臣鸦雀无声,贺公似要谏言,见了封琰的脸色却也没敢开口。
    封琰不怒反笑,勒紧马缰望向身后从灵州起便跟在身边的亲卫们,扬起下巴道:
    “今晚乐子大了,怎么说?”
    那些平日里见了夏洛荻畏畏缩缩的亲卫俱都神色一正,眼中露出久经沙场的嗜血之色,齐声道:
    “杀!”
    一字杀,如闻杀声震夜,遍地血骸。
    在场的文臣们俱都神色震怖,只有闻人清钟施施然起身,道:“今夜若有匪寇杀入首府,必不会放过西陵公主,陛下不去保护一下皇妃吗?她一介弱女子……”
    “她是不是弱女子,你心里没数?”封琰淡淡扫了他一眼,道,“今夜封闭行馆,一应人等不许出入,等朕回来。”
    封琰仅点了八百扈从离去后,文臣们彻底陷入了焦虑,等了一两个时辰,到了子时还不见消息,更是惶惑不安。
    “此次便是平安,我大魏往后也难保不再度陷危。”贺公搔了搔头皮,落下几根斑白的头发。
    相较于其他官吏的忧心忡忡,闻人清钟显得优哉游哉。
    “贺公,明日就回魏国了,怎还如此愁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