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页
    曾如易迟疑。要说真话他不敢,可要想糊弄过去他也得掂量掂量。几次谈话他算是摸清,公主从来问的都是已有答案的事情,而再问一遍不过是查探他的态度,可算是再给一次机会。
    他咬咬牙:“万绅出身市井,不算是读书人。”曾如易边说边偷看周念蕴的神色,见她还没有露出愠色,胆子大了些,“但他肯上进,一心想要读书……”
    “这个本宫没兴趣知晓。要我协助他不成?”
    曾如易忙止住话头往下说:“那时候下官才到任上两三年,其余的事我都可以处理的很好,唯独税收这一块……实在是费尽心思。”
    “那回下官带着衙门的人去收账,遇到过万绅一回。虽方式不对但能见成效。”曾如易回忆着,“后来下官便时常请他帮忙,一来二去就在府衙给他谋了个闲职。”
    还算诚实。
    周念蕴问:“招人辅助府衙办事也不是个稀奇事儿,但你倒是说说,没有京城的旨意他是如何正大光明进了府衙的?”
    “是下官使得银子。”曾如易也不隐瞒了,公主显然将他们摸得一清二楚,他再支吾只会惹她生气。
    但私卖官职乃是大罪,他如今认下,便是彻底像周念蕴坦诚了。
    “还有旁人知晓吗?”周念蕴问。曾如易回忆当面的情况,报出几个名字,她叫季顺进来听着记下,“行了,这事交给我。”
    曾如易一懵,竟轻飘飘放过他?听着还像是要帮他遮掩?忙谢恩,却见周念蕴在思考着别的事。
    手指头在靠椅上轻点,“笃笃笃”的敲击声直进到曾如易心中。周念蕴过了一会才开口:“但是万绅这个人,你得交给我。”
    曾如易不解。
    “本宫虽不知道你为何看重他。”自私自利还小心眼,没见什么大本事还脾气大,周念蕴存疑只是因为他帮着管理王怀柯的事才叫曾如易处处护着。
    “但本宫不信任他。”
    今日能因几句口角托病不送王怀柯,又能因心中嫉妒便对昔日挚友恶言相向而背地里使绊子,这人周念蕴不敢用。
    曾如易果然就要回绝,被周念蕴制止:“不伤他性命,只是试探一二。”她眼神警告曾如易不可泄露出去半分,随即给他准话,“若本宫觉得此人可用也不会让明珠蒙尘,若是不可用,便你也要与他远离。”
    设身处地想了想周念蕴的顾虑,曾如易能想的明白。罢了,好歹性命无忧,平日里他多接济就是了。
    曾如易才出了门,撇眼看到门口已挂上红灯笼的,过去是徐玉朗老宅的房子。朱红色的门亦重新粉刷过,里外都是焕然一新。他看过几眼便直直的往前走,这也是个烦心事儿。
    曾如易才有周念蕴便喊了季顺进来,两人一番耳语,季顺领命出去。
    万绅,周念蕴饮了口茶,希望是个可用的吧。
    —
    万绅养病还真就在家不出门,季顺一连去他家门口晃悠了好几日也没见人出来。每天皆是败兴而归,季顺这几日颇为郁闷。
    天更冷了些,这几日兵部加强了城中的巡护。城外流亡而来的灾民每日渐多,徐玉朗不得不去临近的几个城与当地的知府商讨应灾事宜,周念蕴在琼州实在百无聊赖。
    一阵喊叫是从许大娘家里传出的,哭叫夹杂着委屈和愤懑,没一会采郁也红着眼回来:“是许大娘的夫君回来了!”
    难怪。
    边关的军队是一批一批的回,前几日便有消息称已有阖家团聚大摆流水宴的事情,再不济的人家也是出去散了善心给灾民。听采郁说许大娘的抄手铺子已经一连几日没有开张,她只呆呆的在家里等着。儿子女儿皆不放心她,这几日都在家中陪伴。
    这不巧了。许大娘起了个大早,才喂完鸡便见一道身影在前面来回晃荡。他在每家门前都停留片刻,看了又看,想了又想。
    许大娘喊了他的名字,他却仍是迟疑。直到她报上自己的名字,两人才敢相认。一别十几载,记忆中年轻的娘子已鬓角泛白,一双没及桌子高的儿女也成家立业,任谁也不敢相信,更不敢轻易相认。
    采郁本是闻声去凑了会儿热闹,这会子眼眶红红的:“许大娘问他还记得回家的路呢,大爷说十几年每天都在脑海里过一遍,怎么也不敢忘……”她说着自己忍不住带上哭腔。周念蕴又心软又感到好笑,还真是个心善的丫头。
    没一会他们就收到许大娘送来的鸡蛋。周念蕴忙推辞,她平常看得见,许大娘都是拿出去卖掉换银子自己舍不得吃。她这会子却偏要他们收下:“我们家有喜事,这不得推辞的!”许大娘嗓子还嘶哑着,显然哭了许久。
    没法子,采郁只好接过来,她一数,足足有十个鸡蛋。几个人瞠目结舌,许大娘又提着篮子去别家分发,只见她脚步轻快,丝毫没见心疼。
    一连几日周念蕴都收到好几家送来的喜蛋喜饼,她命采郁包上糕点一家家送去当做谢礼,季顺那边传来消息。
    “搭上话了?”周念蕴问。
    季顺兴奋异常,不住的点头:“不枉小的蹲守这么些天,他总算出门了。”
    “说。”
    “小姐猜他一出门去的哪儿?”季顺自问自答,“酒肆!万绅一出门便饮酒去了!”
    无法理解,周念蕴不想关心他伤好没好,万绅平日里便爱酒,听陈悯说过,万绅最常去的三个地方便是府衙、白玉楼和酒肆,果然不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