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逻辑最不通的在哪里,在广济没有收到这样的“启示”。
可能很多人都记得西游记中几个徒弟跟了唐僧的最雷同的一段对话,莫不是“菩萨让我在这里等候来自东土大唐的取经人,拜其为师,同上西天求取真经”,孙悟空曾对唐僧如此说,猪八戒曾对唐僧如此说,沙和尚曾对唐僧如此说,便是白龙马,也曾这般说过,重要的事情不止重复了三遍,让人记忆犹新的同时也忘了一件事,菩萨曾与唐僧说过他会有徒弟在路上等候。
换言之,这是双方都通了气的师徒拜师,所以一切显得那样顺理成章,上天注定。
纪墨简单套用这样的逻辑,以为因果前定,又有佛祖传话,必不会有人再从中作梗,就是广济没有收徒之念,听到这样的话也当为之动容,只要他虔诚,信佛,就要信这一段师徒之缘。
可,若真有这样的缘分,如何当师父的反而没有得到任何提示,毫不知情,倒是弟子在这里先开口道破?
一头热是成不了事的,何况是这等大事。
雨声不停,潮气湿寒,纪墨只觉得骨头缝里都透着冷意,大意了。
扯虎皮做大旗什么的,不是那么容易的,真当编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就能成为仙人弟子,一步登天吗?
错了,太错了。
纪墨仰头,看着广济那张冷淡的脸,传经人这样的职业不知道是自广济始,还是早已有之,他在这小庙时并不曾听闻有什么传经人,也就是说,广济应该是首创之人,一代而终,可见其难,既然如此……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纪墨不可能推翻前面的所有话,说谎也是犯戒,受罚倒在其次,拜师就会真的黄了。
咬着牙,硬着头皮也要撑下去。
“佛已见我,不拜亦拜。”
投身入佛门,已是佛家弟子,不拜佛为师,难道就不是佛家弟子了吗?
这个回答偏弱,却也勉强可当解释,以纪墨现在的身体年龄来说,一个小孩子说不出这样逻辑圆润的谎。
若不是佛家,换做任何一家,恐怕到此也可收徒了,不要管为什么佛祖没给师父启示,这样一个孩子,这样突兀的话,总不会是有人教的,如果一定要有,佛祖恐怕更靠谱一些。
可佛家不同。
信仰是虔诚的,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伪饰,心里不信,纵是吃斋念佛从不间断,也依旧是不信,心理信了,那也容不得任何人往上面添加本来没有的赘饰。
曲解经典的人往往比不习经典的人更可恶。
如同每一个组织都会更痛恨背叛者甚于仇敌,广济同样不能允许有人随意往佛祖身上添加故事。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他一路行来,五年辛苦,要求的就是一个“真”,绝不是似是而非的含糊,更加不是这种没来由的伪证。
再次睁眼,目光盯着纪墨,走廊之中的光线昏暗,那一双眼,便似魔罗复生,漆黑如墨的瞳仁之中没有光,纪墨从中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同样,也看不到其他的存在,那是纯粹的黑,若拷问内心的黑洞。
“佛是什么?”
这一个问题更是要命。
纪墨脑中划过很多东西,曾经他也看过很多佛家的小故事,在这里,又有一个很好的起点,也看过了不少的经文,藏经阁之中的经文未曾看全,却也有所理解,再要形容这个概念的话,无论是照搬经文,还是抄什么“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都能给人一个不错的答案。
可,这种不错的答案,会是广济想要的吗?
他所求是什么,他所愿是什么,他希望听到的是什么?
失策了,应该先了解一下这个人,再想办法拜师的,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啊!
掺杂着后悔的心声之中,又有一项极为坚定,不管如何,今天这个师父,他是拜定了。
“佛,是众生之念。”
你也念佛,我也念佛,什么是佛?每个人心中恐怕都有不同的答案,那么,谁才是对的?
一千个人心中还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些人尚且不是信徒,放到信徒这里,放到佛家这里,又该有多少种佛的解释?纪墨不知道广济心中所想,不敢肯定自己能够猜中他的想法,那么,就坚定自己的想法好了。
双眸之中的浮躁褪去,整个人的站立姿势都更笔直了,我念我佛,该是如此。
第556章
广济没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做出任何的表示,没有点头或摇头,也没有微笑或皱眉,没有继续问下一个可能有的问题,也没有再继续这种“考较”,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像是这湿漉漉的天气,看似附着在皮肤上的水汽用手一摸,都是不存在的。
一旁的和尚瞪了纪墨一眼:“话多。”抬手把他提到一边儿去,让开了路来。
装聋作哑的大和尚这时候睁开眼,看过来,像是完全不曾见到刚才的插曲一样,笑着说:“佛经什么时候看都成,远来至此,该是要先休息的。”
“休息什么时候都成,佛经却要始终如一。”
广济似话中有话,与大和尚笑着作答,往前两步,正好越过纪墨所在位置,把他甩在了身后。
【主线任务:传经人。】
【当前进度:广济(师父)——未完成。】
纪墨瞅着空看了一眼系统屏幕展现的进程,当下就一个感觉——头疼,都这样了还不成功,还要我怎样啊!
--